越野e族论坛

标题: [转] 世界著名收藏家简介(资料选摘) [打印本页]

作者: km03    时间: 2013-7-21 22:58
标题: [转] 世界著名收藏家简介(资料选摘)
1、仇炎之 Edward Chow  1908年-1980年。堂名:太仓抗希斋;收藏的专长为瓷器,青铜以及玉器;代表藏品:成化斗彩杯(3件,2个鸡缸杯,一个高足杯)。
   仇炎之,中国太仓人,多年在上海、扬州经营古玩生意,因其眼力极佳,收藏了大量的瓷器精品和高古青铜器,曾以1000港元捡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被传为业内佳话。解放前移居瑞士。仇炎之过世后,其后人委托苏富比公司拍卖。苏富比抓住这个契机,将仇氏藏品分三次在中国香港和英国伦敦推出。每次都做认真广泛的宣传,对于拍卖图录也加大投资,印刷成中英文对照彩色精装豪华本,引起极大的轰动,拍卖会收到空前的效果。两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一件被香港银行家马锦灿以528万港元中标,另一件被香港收藏家区百龄以418万港元竞得,创造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最高价位,拉开了国际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第一个高潮的大幕。
   
2、胡惠春 J. M. Hu  卒于1995年。堂名:暂得楼;收藏的专长为瓷器,尤长于单色釉;代表藏品:清代单色釉官窑,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
   “暂得”一词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表达了欣然而遇的内心喜悦。胡惠春先生相信这就是如他鉴赏一件器物时的感受。胡惠春先生系上海著名金融家胡笔江之子。少年时期由父亲聘请名师在家教授,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中学毕业以后,进入燕京大学攻读地质学,然而他的兴趣却在文史与艺术。二十七岁时,由于父亲不幸遇难,胡惠春继承父业,成为一个银行家。中国现代收藏家的崛起,当在清末民初。宣统时代,帝国败落,各种宫廷收藏御用之品,或以赏赐为名或因盗窃,大量流出宫外,随着溥仪的流亡,更加剧了文物的散失。当时西方及日本的收藏家和古玩商热衷于收购这些从宫中散佚出的文物。有些人士出于爱国之情,阻止祖国的文化遗物外流,不惜以重金收购。胡惠春就是这个收藏群体中的一位,早在四十年代之初,他的收藏已为人所注目。在对文物的激烈争夺战中,出于自身爱好,同时更为了易于竞争,胡惠春先生决定集中搜藏明清官窑瓷器,作为他藏品的核心。胡惠春先生的藏品中包括了不少晋、唐、宋、元、明的名品,单是清代官窑精品就达九十余件,可以说代表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瓷器生产高峰时期的作品。过去一般藏家收集清瓷,多以乾隆为限,个别亦兼及嘉庆,胡惠春先生兼及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甚至宣统瓷的收藏,其中很多都是成对器物,并多数有官窑款,极难能可贵。1960年创建敏求精舍,并担任了八任主席。
   
3、葛士翘 S. C. Ko  卒于1992年。堂名:天民楼;收藏的专长为瓷器,尤长于元青花。
      天民楼陶瓷收藏,是香港葛士翘先生几十年心血的结晶。主要收藏明清官窑瓷器,青花瓷器又是收藏的重点。天民楼收藏典型元青花器达二十件以上,这是世界范围内,私人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其中不乏佳器,如带盖缠枝牡丹纹梅瓶,玉壶春瓶,青花花卉纹双耳三足炉、青花缠枝花卉纹荷叶小盖罐,青花匝等。天民楼收藏的永、宣青花精品,其质量之精和数量之多、都是十分惊人的。天民楼所藏成化藏文杯和弘治双龙戏珠盘,都是这时期的典型器。天民楼所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瓷,数量众多,精品倍见。
      在香港及华人地区的收藏界,几乎没有不知道“天民楼”的。“天民楼”的宝藏架上,几百件明清官窑精品瓷器,和24件元青花向世人宣布着“天民楼”在华人收藏圈中的至极地位,“天民楼”藏瓷富甲天下。如果让我用词语来形容“天民楼”,它们是:传奇,财富,理念与魄力。 “天民楼”之神秘,父子两代楼主之低调,引来了无数业内人的好奇。关注与研究“天民楼”同样受益匪浅,我对“天民楼”的成就作出一些初步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愿在这里同网友分享和探讨。不凡成就,不凡人生 “天民楼”创始人葛士翘先生乃民国时期的文化界人士,同时亦是商界与藏界之传奇人物。抗战时期,葛士翘从天府之国转战到上海滩,在商界取得了另人骄傲的业绩,不幸的是,一场火灾使葛士翘先生楼财两空。 50年代初,葛士翘先生赴香港发展,及具商业敏感度和身赋不凡的资历,使葛士翘先生如鱼得水。几年后,葛士翘先生东山再起,事业如日中天。人生的第二次成功,为葛士翘先生带来殷实的财富,也为日后“天民楼”的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富必要,绝非唯一有人言:“天民楼”的成功,与其拥有的财富无不关系。其实财富在收藏过程中只是主要元素之一,而绝非唯一条件。收藏并非仅仅是简单的购买,收藏更是一个过程,在香港拥有千万资产的人可以说不计其数,但藏品达到相当规模的藏家,只有谬谬数人。现“天民楼”第二代主人葛师科先生一语道破玄机,其言:藏瓷人都有苦乐酸辛。可见,收藏是一个苦乐酸辛的过程。所以,仅仅拥有财富,不见得能成为收藏大家,从事收藏,在金钱之外还需要机遇和魄力,还要对收藏的正确认识。高瞻远瞩,气魄非凡财富对于葛士翘先生来说,除去保障充实的生活之外,剩余的干枯数字已经没有了意义。可成功的事业仍令葛先生的资产数额源源的上升。怎样利用多余财富,每个人有着不同的选择,因此,这世界上每一秒钟都在发生着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葛士翘先生接下来的故事与众不同,他还要将自己推向另一个人生顶峰。葛士翘先生决定了涉足收藏事业,从那一刻起,他就为“天民楼”的收藏方向作出明确定位。就是“天民楼”所购的藏品要绝对是完整的精品,修复瓷都不可入囊。能做到这一点,要有非常之条件和非常之机遇。中华古瓷乃集艺术创造大成之物,拥有灵气,古瓷精品往往流向真正喜爱和能愿为其付出的人,因此,葛士翘先生能如愿以偿。在首次购藏时,他就上演了惊人的大手笔。葛士翘购藏的魄力同样不减。在一次拍卖会上,能以165万港币买下了永乐青化十六子大碗。在60年代,163万是及其惊人的数字,新闻界纷纷报道,葛士翘先生却以低调的姿态收场而归。从此“天民楼”诞生了,接着,一件件精美的古瓷器无声无息的收入“天民楼”的宝囊。独具慧眼,心之平和对于识假,“天民楼”自有独到的见解和学识。葛师科先生80年代自大陆赴港,与父亲共同经管“天民楼”。葛师科自幼善长琴棋书画,敏而好学天赋及佳的他,很快就掌握了古瓷鉴定技能,并在一次次竞买中帮父亲掌眼。常言道:树大招风。“天民楼”的显赫的名声也引来了不少心有图谋之人,他们带着各种仿品和各种“美妙”的故事登门叫卖。其中,不犯精心高仿之作。不过,这些“李鬼”很难逃过葛师科先生的法眼。凡是真正的收藏大家,辨识仿品乃是必修课之一,葛师科同样刻苦专研,毫不逊色他人半筹。在一次拍回南宋官窑弦纹瓶时,许多友人质疑此物,葛师科如此回答:当今仿品只能仿瓷之优点,不可仿之缺陷,此物缺陷之自然,无法复制,所以此物为珍。真乃一语独到!葛师科先生也会经常奉劝一些朋友:收藏要有平常之心,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真言自藏天机,能够领悟“得失”的收藏人自会在平常心态中受益,此道之深,足以令人认真对待,此道之简洁,正应对了那一句话-真理往往也是朴素的。
      
4、赵从衍 T. Y. Chao  1912年-1999年。堂名:华光草堂;收藏的专长为瓷器、玉器、书画。
      赵从衍(1912-1999)  江苏无锡人。1912年生。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为执业律师。1948年,赵从衍带着妻儿乘“国星号”离开上海,移居香港。他创立的华光航运公司,拥有了23艘船。此之后。由于香港的转口贸易发展较快,带旺了航运业,赵从衍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船队。1973年,华光航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股票在香港挂牌上市,每股票面值港币一元五角,上市时每股升水2元。赵从衍成了香港有名的超级富豪,在香港航运界的实力仅次于包玉刚与董浩云,得到了一代船王的美誉。 赵从衍的夫人名叫倪亚震。她和赵从衍是大学同学。倪亚震先后生下赵世彭、赵世仪、赵世曾、赵世光和赵世亮四子一女。赵氏精鉴古玩,其华光草堂所藏明清瓷器皆绝世佳品。华光曾遇到经济困难,赵忍痛割爱数百件古董,两年卖出3亿港元名瓷玉器。

5、徐展堂 T. T. Tsui  1941年-2010年。堂名:静观堂;收藏的专长涉及多个种类,代表藏品:元青花、明清官窑瓷器,比如康熙12花神杯。
      徐展堂,据说是“荟集中国文物最快、数量最惊人”的收藏家,也是全球五大收藏家中唯一的华人。业余时间,他参观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成批地购买文物、艺术等方面的书藉,提高鉴别古物的能力和学识。此外,他也不惜巨资从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会上购回许多珍贵文物,并委托资深专家在英、美、日等国广泛搜求精品。通过二十年来的积累,徐展堂拥有藏品五千余件,囊括陶瓷、青铜器、玉器、家具、牙角器等门类,总值约1亿美元,其中更不乏珍贵孤品,被誉为“世界十大中国文物收藏家”之一。单就其所藏瓷器而言,上至新石器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和半山类型的彩陶罐,下迄清乾隆时期黄地青花云龙捧寿图六角瓶,时间跨度达、连续性强,堪称中国陶瓷史的“现场直播”。徐展堂与博物馆的缘分似乎真的不浅。且不说他早年从各国博物馆里吸取经验,他功成名就后的故事,如果没有数个博物馆的映衬,恐怕也要黯然失色。最具盛名的是莫过于成立于1991年的香港徐氏艺术馆,是香港第一家私人博物馆,收藏有他的二千多件珍品,主要有商、周青铜器和历代陶瓷器、木刻、象牙及家具等,并附设有两个具有明、清时代特色的书斋,被公认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馆之一。此外,他先后向世界7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捐赠过文物和相关资金,支持建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国艺术馆,像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徐展堂中国艺术馆、澳洲国家艺术馆的徐展堂中国艺术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的徐展堂中国艺术馆。在国内,他出资100万美元帮助上海博物馆建设新馆,并捐赠藏品设立了徐展堂陶瓷馆;还曾捐赠藏品给南京博物院、香港大学、香港徐氏艺术馆等。



作者: km03    时间: 2013-7-21 23:00
6、张宗宪 Robert Chang 1928年-    。堂名:云海阁;收藏的专长瓷器,书画,珐琅器;代表藏品: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张宗宪先生,人们亦称他罗伯特张,是一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物收藏界和拍卖界享誉极高的大家。京、沪、港、台,以及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的好古博雅之士,莫不闻“云海阁”主张宗宪之隆名。张宗宪,江苏苏州人。张氏为苏州望族,其祖父张揖如,号西桥,籍江苏武进,为近世竹刻巨擘,尤擅扇骨微刻,缩写金石,每以阳文刻至数百字,字小如胡麻,鬼斧神工,称誉一时。其艺深获吴昌硕、褚德彝等称赞。其父张仲英,为上海滩古董界之翘楚,在五马路开设有著名的“聚珍斋”古玩、珠宝行,经营项目以明清官窑为主,兼营古玩、金石、书画。张仲英18岁当掌柜,鉴别文物眼力极佳,远近驰名,大古玩商仇焱之经常到“聚珍斋”购货。有一次仇焱之带着英国大卫德爵士到“聚珍斋”,一下就买走3万银圆货物。当时著名古玩商戴润斋赴美国做生意,也是得到张仲英的支持,提供了一批铜器货源,才使其打下根基,发达起来。张宗宪天资聪慧,加上家学渊源,自幼和古董打交道,耳濡目染,幼小就显露出识别古物的才华,十几岁开始到北平古玩市场进货。每次到北平,都吃住在东四牌楼的“敦华斋”。当时“敦华斋”是驰名全国的古玩店铺,老板是鉴定瓷器的泰斗孙瀛洲先生,张宗宪与在这里学艺的耿宝昌成了莫逆之交。其兴趣先从事陶瓷珠宝,取得成就,渐次改为书画艺术,皆为其父、其祖家传之始然。张宗宪的瓷器收藏。几十年他经手经眼的古陶瓷珍品超逾万千,凭借精锐眼力,贮诸“云海阁”中的精品就逾数百件。他对瓷器的收藏标准是“全美”。这是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他的藏品件件全美,毫无任何瑕疵。

7、JP Mogan
     摩根家族是美国著名的大财阀,对摩根家族的关注来自于一条1915年纽约时报的旧闻:Duveen兄弟以$3,900,000的高价击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将摩根家族的1400件中国瓷器全部买下。。。1915年的近4百万美金,什么概念 (以最保守的物价指数计算,1915年的1美元等于今天的22美元,3.9M 约等于现在的86M)。。。Duveen兄弟的打算是:将这些瓷器拆开来卖,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8、Avery Brundage
美国著名收藏家布伦达治先生( Avery Brundage )( 1887 — 1973 年),一生对中国文物锲而不舍地搜集,将大批收藏品捐赠,并创建了旧金山亚洲博物馆,使得丰富精美的中国文物藏品得以公诸于世。
布伦达治在大学期间因运动成绩优异而被推选为代表美国的奥林匹克委员,他曾经有机会旅游亚洲,对亚洲艺术文化有所接触,尤其是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印象与兴趣。后来他以敏锐的眼光投下巨资,展开了自己的收藏事业,不断搜集亚洲艺术中的精品,造就了亚洲旧金山博物馆独特的中国收藏品。布氏一生搜集中国古文物并非像一般古玩商人为了生意而作投资,他纯粹是基于对亚洲文化的追求,贡献毕生的精力、财力,搜集大量品质独特的中国古文物,还积极策划文物展览、研究鉴定与东方艺术教育推广等活动。
布氏的收藏开始于 1935 年—1936,当时中国和英国伦敦共同举办的大规模的中国艺术展,布氏参与该盛会后震撼不已,他在会后收购了其中的 60余件私人收藏精品,从此积极收藏中国艺术品。 1927年以后中国官方开始在国内进行科学研究考古活动,各地出土了大批古代青铜玉器。但是当时中国处在内忧外患之中,许多中国国宝文物在国际市场拍卖,他便不惜巨资购藏精品。二战期间美国又有法案规定,凡是在美日籍古董商必须公布申报其古董账册清单,于是布氏便从日籍古董商那里收购了许多中国古文物,其中就包括保存完整的商周时期一系列的青铜礼器。
布伦达治选购收藏,每件都要经仔细分析评估考证研究,只挑选真正精品。当时在全世界布氏的收藏规模与精美无与伦比,其收藏品有青铜礼器、玉器、陶瓷、漆器、绘画、书法、雕刻等等。


作者: km03    时间: 2013-7-21 23:00
9、Baur家族 Alfred Baur (1865年—1951年) ,瑞士收藏大家。
      鲍尔的收藏史对未来的收藏家而言意义深远。首先,应以机会主义的方式将收藏与兴趣紧密结合起来。鲍尔最初收藏日本艺术品的兴趣就迎合了当时的时尚,但潮流发生变化后,他仍然长期坚持完善他在该领域的收藏。1928年,鲍尔开始收藏中国瓷器,虽历经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其收藏的热情仍有增无减。他看到这一时期是收藏那么珍贵的、重要的中国瓷器的绝佳机会,直到辞世前数周他还在不断购买新的藏品。只要条件许可,他也会购买其它收藏家的全套藏品。其次,鲍尔非常擅于和专业古董商合作,即便是结识了Tomita,他仍与以往的供应商合作无间。他自始至终充分信任他的供应商,并衷心感谢他们为其收藏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第三,鲍尔及时为其藏品的未来拟订了计划。如果他不这样做,这些藏品很可能会随着他的逝世而散失,他一生的成将无法得到续写。虽然鲍尔未能得到一处理想的展馆,但他成立了一个资金状况良好的捐赠基金会,还挑选了一群可信赖的日内瓦市民作为其托管人。这些都有利于保护其藏品,并使鲍氏东方艺术馆成为日内瓦一流的博物馆之一。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或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些世界级博物馆不同,阿尔弗雷德•鲍尔的藏品更加谦和、中庸,那些摆脱了浮夸的艺术精品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平和宁静的景象。

10、George Eumorfopoulos,英国籍希腊人,收藏顶级中国艺术品无数,1940年苏富比4天个人专场。
<世界收藏家之英国第一平民收藏家>:
       2001年9月世贸大厦的惨剧,使得那年年末,我纯真地许愿要世界和平,可今天美伊战争还看不出要终止的迹象,而2008年底又出现了难缠的索马里海盗。那今天2008年的年末,你会许一个什么样的心愿。或许大部分人正在祈祷,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不用收到裁员信。当Recession(经济衰退)成为美国时代Times杂志封面故事, Credit Crunch金融危机和unemploymentrate失业率成为英国BBC新闻中重复率最高的单词时,我们必须承认自己被迫进入了新的一波——世界经济大萧条期,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不能信免于难。按照朋友在msn签名的说法,人生要经历一次经济大萧条才算完整。那么,我的人生就这样早早地完整了。而同样在经济大萧条中,有人的境界却比我高很多。
      经济大萧条决不是一个意外,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它轮回着,10年一小萧,50年一大萧。1930代让老人们还余惊未了的,不只是德国的希特勒和日本的东条英机,还有1929年的BlackTuesday黑色星期二,一日之间股市崩盘,牵连出连续10年的Great Depression大萧条时期。人们的生活也在一夜之间卷入了一种窘迫,犹如今天的我们。三十年代间的这次大萧条也改变了一位英国老人的计划。他早早地就开始计划将自己毕生收藏的中国古董完整地,无偿地捐献给英国的博物馆,可是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他不得不要求博物馆能够出资购买自己大部分的藏品,包括200件中国珍贵古画,青铜器,明代花瓶,唐代墓葬人偶,玉器,金银器,象牙雕器,共计3000件。当时负责这次由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Museum)和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the V&A museum)的联合收购的中国馆馆长RobertHobson并不避讳地说到:“几乎无法来估量其中几件珍品的价值,但整个收藏总价值绝不少于50万镑。"It is impossible toestimate the value of some of the pieces, but the collection mighteasily amount to £500,000."而这位老人的开价仅仅为10万镑。成交!1935年1月底,藏品正式移交两家博物馆库房。专家LaurenceBinyon对着到库的200幅13世纪的中国古画,坚信它们将成为英国最著名的宝藏之一。而Robert更是不吝啬地赞美这位老收藏家的捐卖举动是一种princely gesture,极为慷慨的姿态。(‘Princely Gesture’, Time, Jan. 28, 1935)
      这位老人就是GeorgeEumorfopoulos乔治·尤莫佛里斯,希腊人在英国的第三代移民,出生在1863年4月的英国利物浦。像很多英国收藏者一样,Eumorfopoulos刚培养其收藏习惯的时候钟爱着收藏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以及18世纪欧洲艺术为主,间或也收藏一些日本艺术品。而他的工作则为他1906年后开始建立一个伟大的中国艺术品收藏提供了重要条件。这个在英国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希腊裔男孩,长大后一直服务于一家位于伦敦的具有希腊背景的公司RalliBrother,任职副总裁直到1934年他70岁那年。这家公司有一大部分的业务都与印度有关,他们从远东进口大量商品,如大米和棉花。这些业务不仅给了Eumorfopoulos丰厚的报酬提供他收藏所需的经济支持,还将Eumorfopoulos带到了神秘的东方国度,让他爱上了东方文化,并成就这位东方学专家Orientalist。
      与当年其他去远东收购艺术品的欧洲收藏家不同,Eumorfopoulos不雇佣任何的专家或者中介,而坚持通过自己迅速增长的艺术品知识来选择自己的藏品。而如今人们并不会怀疑Eumorfopoulos的鉴定鉴赏能力,因为我们在他的藏品中发现了北宋汝窑青瓷圆洗(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等。
      对于随着他个人东方艺术品收藏量不断扩张,他对于东方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厚,在学术界也建立了自己坚实的地位。今天,在伦敦,每年有一批亚洲艺术,特别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学者与爱好者仍然会聚集一堂互相交流来研究或者收藏亚洲艺术品的心得,这就是东方陶瓷学会 The Oriental CeramicsSociety。这个著名的协会就是由Eumorfopoulos在1921年倡议成立的,直到1939年去世前,他一直都担任着学会的主席。这个学会里知道出现过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John Ayers,Oliver Impey,JohnCarswell,Craig Clunas,Helen Espir,Christiaan Jörg, Rose Kerr,StaceyPierson,Jane Portal,Jessica Rawson,Friedrich Reichel, RosemaryScott,Shelagh Vainker, Nigel Wood……除了建立学会,Eumorfopoulos还在自己位于伦敦的7ChelseaEmbankment的寓所,建立了一个两层楼的私人博物馆,并在周末免费开放给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年轻人们参观。在一个意外的情况下,我还发现George Eumorfopoulos和PercivalDavid曾经资助过一位中国学者吴金鼎在伦敦大学博士论文的出版,这本书叫做“Prehistoric  Pottery  inChina”《中国史前的陶器》,后来它成为了成为早年外国人研究中国史前陶器必备的参考书。Eumorfopoulos还将自己的藏品整理,在RobertHobson的协助下,出版了一套11册图录。这套图录在今天仍是收藏家们追捧的一套书,不仅仅为了其中藏品的详尽记录包括照片与描述,以及详尽的买卖记录,而它本身已经是一种收藏品。而这套书的现在价格在各大网络书商那里都不会低于9000-10000美金。在Sotheby’s香港08年春季拍卖会上虽然流拍,而在after sale里仍然要价23万港币。那就是这个市场对于这套珍贵书籍的定位,也是对Eumorfopoulos的伟大收藏的尊敬。
      1940年1月,当这位伟大的收藏家以76岁高龄逝世后,他的后人将他的藏书捐献给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又通过伦敦著名的古董商theBluett’s和sotheby’s拍卖行售出了他另一部分的藏品,而这些藏品最后流向了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直至今日人们依然会在市场上看到他们的踪影。例如,2008年苏富比香港春拍中的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就是来自Eumorfopoulos的收藏。这件宝物在1940年被sotheby’s拍卖出,流经伦敦另一著名古董商Spink & sons之手,成为瑞典收藏家CarlKempe的藏品,44年之后又一次回到sotheby’s拍卖会,并以人民币1109万创下中国金属器在世界范围内最高的拍卖纪录。


11、Paul Bernat
Paul Bernat  和 Eugene Bernat是兄弟俩,一个专注明清官窑,一个专注高古,都称得上是世界级的大行。Paul Bernat的清瓷收藏,在美国首屈一指,被认为与欧洲Henry Knight和英国David Percival 三足鼎立。

12、爱米尔.吉美(émile Guimet,1836-1918) 。
著名人道主义者、慈善家及收藏家,爱米尔.吉美于1889年为亚洲艺术打造一所至今仍享誉国际的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

13、横河民辅(1864年-1945年),建筑家、实业家、横河电机?横河桥梁创立者。1932年后,多次捐赠中国陶瓷文物给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对该馆中国瓷器方面的馆藏品充实贡献极大。
      清末民初时期,在中国经营中国文物出口生意的当时日本最大的古董商山中商会曾购买了大量的清恭王府文物和末代皇帝溥仪抵押给当时中国盐业银行的顶级官窑瓷器。其后,山中商会多次在日本举办中国文物展览、拍卖进行销售。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涌现了一批因兴办实业而成功的企业家,由于他们对中国文物的喜爱,收藏了大批中国文物。其后他们或将其毕生收藏捐给国家博物馆,或自设博物馆,由此形成了中国文物在日本的基本源流。代表性人物为山中商会的山中定次郎、壶中居的广田不孤斋、茧山龙泉堂的茧山松太郎等古董商人;还有横河民辅(其收藏品捐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安宅英一(其收藏品捐给大阪东洋陶瓷博物馆)、出光佐三(以其收藏品为主成立出光美术馆)、根津嘉一郎(创立根津美术馆)、岩崎小弥太(创立静嘉堂文库)、细川立(创立永青文库)、松冈清次郎(创立松冈美术馆)、须磨弥吉郎(其大部分收藏品捐赠给京都国立美术馆)、藤井善助(藤井有邻馆)、住友吉左卫门(创立泉屋博古馆)等。

作者: km03    时间: 2013-7-21 23:01
14、安宅英一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的收藏主要来自于旧安宅产业(株)的收集品。安宅产业的原会长安宅英一是一位极具艺术天分的收藏家,在他的指导下,安宅产业从战后的50年代就开始收集中国、朝鲜以及东南亚陶瓷,至1976年时已收集了1000件左右。从1969年开始,就陆续举办陶瓷展,供公众参观研究。1975年旧安宅产业(株)出现经营危机,其珍贵收藏面临失散的危险,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后由住友集团收购全部捐赠于大阪市,并捐赠巨额资金建馆收藏、展示这些珍贵藏品。1982年11月,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正式建成开放,并从1992年起开始收集日本陶瓷。同时又接受了在日韩国人李秉昌捐赠的351件朝鲜陶瓷和中国陶瓷。通过不断的捐赠与收购,馆藏品得到不断地充实,目前约有2000多件藏品。上世纪90年代末该馆又进行了扩建。新馆是世界上首次尝试以自然采光展示的美术馆,在空间设计上富有新意,部分区域适时让自然光进入,将陶瓷原本的色彩与光泽展露无遗。目前,该馆已是大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设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东洋陶瓷宝库之一。
      该馆收藏的中国陶瓷在数量上仅次于朝鲜陶瓷,不仅量大、质精,而且品种多,时代跨度长,从东汉的釉陶到明代的青花、彩瓷都有收藏,其藏品几乎涵盖了中国陶瓷史上各个著名窑口的著名品种,既有充满宫廷趣味的官窑器,也有在传统鉴赏领域被忽视的民窑作品。但清代的中国陶瓷不在安宅的收藏范围之内,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是他们认为唐宋元明是中国陶瓷最为华美,并充分发展到成熟的时期,因此宋代瓷器是这批瓷器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二是由其在收藏中奉行的"彻底的完美主义"即日本学者所说的"安宅品味"所决定的,要求藏品的品质要具有"静谧"和"峻烈"感,认为陶瓷器不应该简单地给人以美学价值,更多的应该是具备使人精神高扬奋发的力量。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中国陶瓷中有13件分别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重要文化财,其中有2件被指定为国宝,11件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此外还有一件被指定为重要美术品。日语中的"文化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走在世界前列,早在明治初期的1871年,日本gov-ern-ment就颁布了保护工艺美术品的《古器物保护法》。1950年日本制定了首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专门负责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其保护范围包括古建筑、书画作品、手工艺品、自然景观、地下文物等,还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也列入保护范围。日本的公立和私立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有很多被列为国宝、重要文化财和重要美术品,其中就包括有为数不少的中国陶瓷精品。


15、卢芹斋。
16、區百齡 Au Bak Ling。
17、叶义Dr. Ip Yee,(1919年—1984年)。
18、关善明 Simon Kwan,堂号:养志堂;

    晚清官窑瓷器收藏研究的大家,民国瓷器、金银器、竹木牙角等等都业很成规模。
19、简永桢,竹月堂,单色釉收藏很有名。
20、福开森。
21、洛克菲勒家族。
22、鸿禧张氏(台湾)。
23、曹兴诚。




欢迎光临 越野e族论坛 (http://bbs-data.fblife.com/)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