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e族论坛
标题:
行走黄河古道——山西小记——敦煌鸣沙山
[打印本页]
作者:
seafool
时间:
2015-5-13 14:48
标题:
行走黄河古道——山西小记——敦煌鸣沙山
一:山西小记——黄河古道
黄河夺淮指的是黄河在1194年至1855年间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根据史料记载,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北宋之朝,黄河与淮河大抵相安无事。虽自西汉以来,淮河多为黄河所侵,“多在泗(州)、凤(阳)以上”,“颍(上)、亳(县)、怀远之间”,但黄河少有入淮之事。
北宋末年,战乱频繁,黄河乏人管理,黄河决溢多次入泗淮。自明中叶以来,“每淮水盛时,西风激浪,白波如山,淮扬数百里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数百年矣”,破釜塘、白水塘、富陵湖、泥墩湖、万家湖等陂塘和小湖连接成洪泽湖。
打尖还是住店
淮河长期不再有入海口,改在三江营汇入长江。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再度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此后黄河大致以山东济水(古代山东大清河乃济水,并非今天大清河)河道为入海口至今。在此前和此后,统治者也以扒开堤岸的方式迫使黄河改道,但都不称为黄河夺淮。
1、淮河入海故道被黄河淤废,从此淮河不能直接入海,被迫从洪泽湖以下的三河改流入江。
2、由于黄河夺淮,洪泽湖大堤不断延长、加高、加固,形成了现代浩瀚的洪泽湖。
3、由于黄河夺泗夺淮,使泗、沂、沭河洪水无出路,并在泗、运、沂的中下游形成南四湖和骆马湖。
4、豫东、皖北和鲁西南等平原地区的大小河流,都遭到黄河洪水的袭扰和破坏,造成排水不畅,水无出路。其中以淮河变化最大。淮河原是发源豫东,中经皖北,至江苏宿迁小河口汇入泗河的一条大支流。经黄河多年的决口和分洪,终被淤废,下游不得不改入洪泽湖。
5、洪泽湖以下的入江水道逐步形成,高邮宝应水位抬高,面积扩大,在自然水力冲刷和人工疏导之下,入江水道的泄水能力不断扩大,而淮河下游运西运东地区的水灾也日益加重。
6、留下从兰考,经徐州、淮阴到云梯关入海口的一条高出地面十数米的黄河故道,将原本统一的淮河水系划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
7、将鲁西的原属济水水系淤塞,后经治理现统属南四湖水系。
8、由于抬高洪泽湖水位和抬高干流中游河床,使原来畅流入淮的支流,形成背河洼地,新产生出如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等湖泊。
二:敦煌小记——鸣沙山
敦煌鸣沙山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南五公里处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渡地带。沙峰起伏,人们顺坡滑落,便会发出轰鸣声,称为“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实际上鸣沙也不是敦煌这里的现象,我们在内蒙的巴丹吉林沙漠也感触过沙鸣现象,不过因为敦煌的原因才更为知名一些吧。
出敦煌城向南6公里,一眼就看到连绵起伏的鸣沙山。
周边游
山全由细沙聚积而成,沙粒有多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由于沙粒比较细滑也容易灌进鞋子,你在景区可以穿上专门提供的鞋套,爬沙山时可以尽情玩耍,这种方便游客的做法还是值得提倡的,不过租用费需要10元。
景区内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芽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景区内的驼队看起来最为壮观,因为沙山较高沙也比较细滑,要爬到高处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大部分游客选择的是骑骆驼。
我觉得如果有时间还是选择去爬沙山,这样你可以在登山的过程中看到不一样的景致。景区内沙山上没有阴凉地,天气晴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晒,我是从头到脚遮挡严严的去转景区的,因为进到景区时间较晚了,只好先乘骆驼去鸣沙山看看,然后转回月牙泉,这时天已傍晚,也就没再登山去看月牙泉全景,只在泉的附近转了转。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
有美丽的月牙泉。
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
星星沐浴的的乐园。
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
从此以後魂儿绕梦牵。
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
除非也去那里看看。
看那,看那,月牙泉。
想那,念那,月牙泉。
作者:
他乡梦里
时间:
2015-5-13 15:47
作者:
老钿
时间:
2015-6-28 20:56
欢迎光临 越野e族论坛 (http://bbs-data.fblife.com/)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