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省九人暑期相约同游新疆 欢迎同行网友加入补充
e族的朋友大家新年好!
加入e族的队伍己有一年了,要说野游也算能跑,要是发表文章本人才疏学浅不敢乱讲。总是潜水观望。看到很多好的游记真的能使人联想起自己所走过的路,回忆那些在路上的感受和经历。接受04年西藏行的教训,这回留了点心做了些简单的记录。05年的新疆暑期行来个流水帐式的纪录,发出来给大家共赏。本该是夏天的游历,现在发来到这寒冷的冬日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大家驱走严寒,去回想那去年的夏日暖阳吧。
先介绍一下七省九人:
猴王: 河南省焦作电厂 职业司机
[此行的专职司机和同行招集者]
独游天下: 北京某学院教师
[路途的策划和前半程的讲解]
秋风冷月: 湖南衡阳中学教师
[吃、住领队总管与总监]
画家西夏: 湖南衡阳铁路技师
[此行的摄影师及活宝]
寒江独钓: 吉林延吉某房地产总经理
[此行的副司机及路途策划]
翠儿: 广西南宁会计师
[此行的财务部长]
杨杨: 在京经商的浙江宁波女士
[此行的计划外人员最随和很风趣的mm]
敏敏:和丘丘: 两位广州市某中学教师
[此行年青漂亮的mm]
2005.7.13 郑州----西安
55225km----55804km=579km
早晨6点从焦作出发一路高速,不到八点己到约会地点:郑州市北环路陈岩路口[相约六路车终点站]。和南北两路同行人会合,北方有独游天下和翠儿由北京于七点多到郑。南方四人有广州两mm和衡阳两人同乘一车于八点到郑。七点多收到独游天下短信:在等南路人员同到约会地。九点两路人等同时到达。我拿出车上准备的西瓜大家解渴,见面相互介绍居然多出一位mm。后经独游天下介绍是临上火车才决定的同行者杨杨mm。
闲言少叙,今天是个大热天,39度。加油、起程上连霍高速一路西行。13.10到渑池服务区吃午饭。午饭后又跑了一段西照着太阳天气太热了水温和轮胎都受不了。[水箱我加装了风斗和冷却水管,要不然肯定跑不成。]
车行驶在华山附近远处的是华山
车行驶在华山附近远处的是华山
以上两照片由网友画家西夏拍摄
2005.7.14 西安-----天水
55804km----56190km=386km
早八点集合出发。发现前右轮胎漏气,找地方补胎吃饭后上西--宝高速。[此处补胎被骗了,他没有650-16内胎,为挣钱他用一切诺机的-15内胎装上。由于内胎小没到青海湖就坏在路上,害得我们在坏路上又自己换备胎]。12.30分宝鸡高速出口下来继续西行天水。从宝鸡--天水此路段非常差以前没走过。爬山、路窄、多大坑、不好走。[我去年走的国道312线咸阳-乾县-长武-平凉-静宁-定西-兰州很好走,路好车少。]17.30分到天水住建新饭店。天水不大倒也算干净,此时太阳还老高一行人安排好住处后一同上街拍照找当地小吃夜市一条街。
宝鸡---天水途中景色
以上两照片由网友画家西夏拍摄
宝鸡---天水途中的景色
以上两照片由网友画家西夏拍摄
[原创]七省九人2005年暑期相约同游新疆[学习帖]
此行的九人集体照
以上照片由网友画家西夏拍摄
甘肃省天水市中心广场
等待中~~~~!
在车上
这就是天水---兰州的高速路
以上两照片由网友画家西夏拍摄
这就是天水---兰州的高速路
[原创]七省九人2005年暑期相约同游新疆[学习帖]
[原创]七省九人2005年暑期相约同游新疆[学习帖]
10.30分行驶到定西。正行驶中发现发动机空转,加油时发动机转数升高而车己不前行。我一开始以为是脱档了,当确认档位以后还是空转,我说坏了,离合器片碎了。[十年前去包头时曾有过此经验]随即靠边停车到下边检查,判断正确。
然后大家分工用了近四小时换了新离合器片又上路了。
我躺在下面拆卸变速箱螺丝,画家在车上卸,独游天下在递送工具。寒江独钓大哥和秋风冷月总管还有翠儿财务部长同去定西买离合器片。另外三位mm拍照和录像。
17.00到达兰州市区停车休息。到黄河第一桥拍照约一小时。
[原创]七省九人2005年暑期相约同游新疆[学习帖]
继续赶路
驶出兰州看到的黄河。
以上三张照片由网友画家西夏拍摄
到达海石湾时己近黄昏
于23.00到达青海省会西宁。
以上三张照片由网友画家西夏拍摄
2005.7.16 西宁---刚察县 行驶235km
由于昨晚赶路休息的较晚,今天上午自由活动。独游天下、画家西夏、秋风冷月、杨杨他们四人起早去了塔尔寺。寒江独钓和翠儿一起去逛街。广州两mm睡觉。我在房间里看电视。大家约好了12.00集合出发。由于我们住在西郊离西去格尔木的老路很近。所以没有返回市区的北边去上高速。其实老路和高速是并行向西的,路况一般。到达湟源是个丁字路口,向西南方向走过倒淌河在向右驶是环青海湖的南线[04年去西藏时走过]。所以这次选择了向西北方向走是青海湖的北线。虽然是在暑热的日子里,因为青海的海拨已有2000多米,所以并不觉得太热。有倒是路两边的油菜花正值开放,放眼望去满地金黄,还有那熏人的花香。
刚出湟源不太远路边有一小寺院叫扎藏寺,在庆祝建寺1775年,拐进去看看。途中有三、四十公里在修路,还有的是在路边和油菜花拍照,一路顺利傍晚赶到刚察住下。夜晚的刚察己觉得很冷了。
扎藏寺位于湟源县城西约14公里的巴燕乡扎藏村,寺院靠狮子山,临湟水支流和毛吉河。
扎藏寺又称“扎藏具喜法轮洲”,属藏传佛教格鲁派蒙古族寺院。寺东一圆形山丘呈圆形凸起,恰似宝珠或绣球,故有“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之说。
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有一姓唐的僧人在毛吉河畔的山林中修行,信奉早期的东土佛教,颇有德行。该僧曾留下修行禅房一间、槟木念珠一串,大钵两个、刻有“延康”二字的象牙筒板一块和僧鞋一双。一些人认为,这就是扎藏寺的前身。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进藏,阿夏部落首领曾率该寺头目到日月山送行。元代,蒙古僧人在毛吉南毛尔达哇山下修了一座静房,蒙古语称“塔雁”,信奉藏传佛教萨迦派。
唐代贞观年间,文成公主进藏途中路过日月山时,该寺的僧人聚众去迎接文成公主,并请文成公主到寺院留宿作客。虔诚信佛的公主听说附近有一座佛寺,很是高兴,于是将随身携带的一串珊瑚念珠和金戒指、金钗等赠给寺院,留作纪念。从此以后,扎藏寺名声大震,四方僧人,八方信徒,纷纷来此顶礼膜拜,集会讲经,香火大为兴盛。
到了宋代,青海东部成为西夏属地,青海湖周围被蒙古族所占,扎藏寺遂成青海蒙古族的佛寺。蒙古人还在莫尔吉河对面的山头上修了一座颇为壮观的静房,名叫“塔燕静房”。明崇祯十年,蒙古王顾始汗从新疆进军青海,继而进兵西藏,消灭了在青藏地区信仰道教的各派势力,并在蒙藏族中大力弘扬黄教。顾始汗还将塔燕静房与扎藏寺合并为一,统称为“扎藏克噶旦群卜楞”,从些,扎藏寺成了青海蒙古族信奉黄教的首寺。明历六年(1578年),三世达赖喇嘛到青海,途经该地讲经传法,该静房改宗格鲁派。明崇祯十年(1637年),在和硕特部首领顾始汗的支持下,由五世达赖弟子扎藏曲结·加央喜饶北迁“塔雁”建成扎藏寺。
清康熙三十六年,扎藏寺又成了清朝政府联络青海蒙藏头领的中心。当时,清政府和青海蒙古各王公在扎藏寺设有公署和办事机构,因此,扎藏寺又成了政教合一的官府机构,从而使得扎藏寺规模日趋宏大,声名远播四方。清雍正元年(1723年),罗卜藏丹津反清,扎藏寺作为主要据点被清军捣毁。雍正六年(1728年),在册僧侣120人。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下令重新恢复该寺,并御赐“佛光普照”匾额,使该寺再度兴旺起来。清同治年间,河湟一带的回族发动反清起义,结果使扎藏寺受到毁灭性的破坏,除该寺的大庙外,其余大小经堂全部被烧毁,寺内保存的珍贵文物及历史典籍等全部化为灰烬。光绪元年(1875年)五世却藏活佛主持重建扎藏寺,但规模远没有过去那么宏大壮观,人们只在大庙院内新修了3间小经堂,寺院附近又修了贝勒、柯柯、贝子等7个王府,即正门前为大经堂,两侧是耳楼,经堂后面则是玲珑剔透的小寺。
扎藏寺作为青海蒙古族的重寺,有过兴盛,也有过衰败。特别是明清以来,几代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对它十分推崇,曾多次亲临寺院讲经朝拜,广发布施。封建王朝和封建王公对它也很重视,不断捐资赠款,大加扩建,致使该寺声望骤增,规模日渐宏大。最鼎盛时曾有殿堂百座,庙宇千间,僧舍成片。其中,最为辉煌的是位于寺院正中的大殿和依山傍水而建的大小经堂。其建筑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建筑精良,装饰华丽。寺内珍宝繁富,文物众多,典籍广博,为周围寺院所不及。
扎藏寺有着重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备受历代高僧和官府的青睐。扎藏寺地处要冲,自古以来就是通往青海湖北岸的交通要道。早年间,这一带的山川到处是树木,遍地是灌丛,环境十分优美,景色异常迷人。特别是盛夏季节,这里翠绿的山林美丽至极。只见茂密的松树犹如一把把撑天的巨伞昂然挺立,重重叠叠的桦林间,盛开着无数野花,红、黄、蓝、白、紫,鲜艳夺目、五彩缤纷的花朵,招引得蜂飞蝶舞,鸟鸣莺唱。而山林之下,百泉喷涌,溪水潺潺,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因此,过去曾有人作诗赞道:“一峰高过千山顶,二龙戏珠天地间;翠林红霞映红日,香炉桑烟遥相照”、“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日凉”;“山色千寻常耸绿,石泉万斛自奔流”。足见其环境之幽,风景之美。
1958年前,寺院共有房屋近600间,其中有总领全寺的经堂一座,三世佛殿一座,弥勒佛殿一座,塔雁一座。另有曲结昂欠、赤哇昂欠;措钦吉哇、静房吉哇;欠勤尕卡、霍尔丹尕卡以及蒙古王公府邸,还有僧人宅院……寺僧有64人,活佛1人。全寺设有三个扎仓。均属密宗经院,全用塔尔寺教程。
该寺原先存有顾始汗的盔甲、战刀等遗物,有藏、蒙、汉三种文字合璧的《甘珠尔》1部。据寺志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给阿夏公主赠送珊瑚念珠1串,金戒1枚,刻有汉字的金钗1个,还有给该寺高僧的法器若干。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来青海时,在寺庙内塑了一尊“度母像”。将金钗塑于像内,金戒指套在了塑像右手的无名指上,珊瑚念珠镶在佛额上,这些珍贵文物在历次兵燹中散失,诚为可惜。
1958年,寺僧遣散,寺院建筑毁坏。1984年5月,经湟源县政府批准,寺院重新开放,进寺僧13人。重修大经堂1座5间,小经堂3间,采用传统大屋顶飞檐式,显典雅、古朴雄伟之象。僧人宅院5座,计有37间。经堂内新塑释迦牟尼佛、迦叶佛、弥勒佛各1尊,还供有观音菩萨、宝贝佛等塑像。可喜的是遗留的象牙筒板存列于寺院。寺院如今香火渐盛,已基本恢复原规模。
扎藏寺
青海湖北线的油菜花
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是西北地区的主要油料产区,这儿的油菜花同样繁盛而壮美。每年的6月中旬是花开季节,西起青石嘴,东到玉隆滩,北到与甘肃交界的冷龙岭,南到大坂山,油菜花绵延几十公里,像金黄的大海一样。由于田地多向着河道方向倾斜,所以站在河岸上向两边看,铺天盖地的都是金黄色,大通河在中间流淌,这种景色就像镶了两道金边的银丝带蜿蜒飘舞。
门源县位于青海东北部、祁连山脉东段,是青海的北大门,主要有“三大版块”的高原自然风光和遍布全县的众多历史、人文景观组成。县城东部有全省面积最大的仙米天然林区,中部有堪称高原奇观的百里油菜花海;西部有苏吉、皇城为主的大草原风光;境内有闻名遐尔的花海鸳鸯、鸾城翔凤、朝阳涌翠、冷龙夕照、骆驼曲流、狮子崖古八景;有东川、克图的卡约、辛店文化遗址、浩门古城(宋代)、旱台红山三角城(汉代)、克图三角城(宋代)、金巴台古城(唐代)、完卓古城(西夏)、边墙(明代)、岗龙岩雕(东晋)等众多的历史古迹;有70余座清真寺及仙米、珠固古佛寺,亚洲第一高位大坂山隧道、“水电走廊”坝区风景等众多的现代人文景观。
刚察县位于青海湖北岸,东与海晏县接壤,西与海西州天峻县毗连,北隔默勒河与祁连县为邻,南濒青海湖与海南州共和县相望。县境南北长122.5公里,东西宽113.8公里,全县总面积8138.07平方公里。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年日照时数3037小时,年平均气温-0.6℃,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370.5毫米,年蒸发量1500.6-147.6毫米,大风和沙尘暴天数90天以上。
县辖4乡1镇1场,31个行政村,95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地区总人口4.19万人,有汉、藏、蒙、回等11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3.83%,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县人民政府驻地沙柳河镇,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距西宁市196公里,距海西州西海镇88公里。青藏铁路、国道315线及湟嘉公路穿越县境,交通便利。
境内高原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野生动物主要有普氏原羚、白唇鹿、马鹿、红狼、野狐、旱獭、麝、野牦牛等二十多种,青海湖鸟岛有斑头雁、鸬鹚、棕头鸥、渔鸥、黑颈鹤、大天鹅等鸟类163种,青海湖盛产湟鱼。经济药用植物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等约300余种。
刚察县旅游资源丰富,有青海湖、鸟岛、北向阳城、哈尔盖古城、羊头俄堡、五世达赖泉、舍布齐岩画、哈龙岩画等名胜古迹。
入住在刚察的旅馆
優哉游哉
加油
2005.7.17 刚察---德令哈 行驶343km
其实青海湖北线离湖很远的,大部分地方看不到青海湖。昨晚己经打探过到青海湖边上还有60km。一大早大家起床吃点早餐忙往前赶,一个小时到了湖边。把车一直向湖里开去,大家下车后都兴奋不己。有拍的、有照的、有蹦的、有跳的、有撑伞的、有扎帐的好个高兴。全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与年龄,最后不分男女老少都疯到了车的顶蓬上,甚是开心。尽兴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退出湖面继续赶路。一路上的路况非常不好,有近一半是土路,有许多人为的,是为修路把路挖开了也不修。
在只有单行的坏路段行驶中,突然感觉方向往右偏,发现右边也有下沉,我说坏了右前轮没气了。坚持到一个双车道的空档里下车一看一点气都没有了。15分钟备胎换好,继续前行太阳还老高我们到了一个漂亮干净的小城德令哈。由于中午饭还没吃,再往前行就更荒凉。[第二天实际证明这决定是对的傍晚开始下雨走了一天也没个歇脚的地方]所以决定就住下吃饭、补胎、购买补充食品,[其实就是些小零食]补胎时发现是在西安换的内胎由于内胎小把气门嘴己报费,只好又换条新的。胎换好后开车带着总管和财务部长转遍整个城市[其实很小]也没有发现一个像样的超市。最后在一个大的十字路口找到一个小超市。总管和财务部长去选购,我在门口和几位小商贩闲聊,发现几位全是河南老乡,他们看到我的车牌都很惊呀,询问他们得知德令哈是市,人口约五万,还没有内地的一个乡人口多。吃过晚饭洗过澡,听说广场有演出活动,大家一起出去看演出。刚出宾馆门过个路口开始下雨了,看到宾馆刚才介绍有免费雨伞,又派人回去拿伞,伞拿来了雨下的也太大了,只好作罢各自回房看电视休息。德令哈住的红晶天宾馆 三人间80元。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距西宁15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在青海高原东北部,日月山,大通山和起伏连绵的青海南山环抱着一个高原湖泊——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海拔3260多米比古城西宁还高出1000多米,这里气候凉爽。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的盛夏,日平均温度一般都在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蓝色的海”,是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后,幸存下来的。
很专业的摄影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刚察、海晏、共和3县境内,面积495200公顷,1975年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
本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以青海湖为主体,湖周依次为湖滨平原、沼泽草甸、山地草甸、半荒漠干草滩和荒漠化沙丘带景观。湖区及环湖地区共有鸟兽200种,其中兽类6目、15科36种;鸟类15目35科164种,繁殖鸟占鸟类总数的69.5%,达114种之多;主要保护的4种水禽斑头雁、棕头鸥、鸬鹚总体数量达40余万只;大天鹅数量也达1000多只,是我国高原内陆地区水禽候鸟栖息、繁衍和越冬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候鸟迁徙的驿站。本区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主要有黑颈鹤、普氏原羚、大天鹅等。青海湖保护区丰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资源,使其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今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将会发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为了保护岛上的鸟类资源,这里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
為什麼人氣不是很旺捏???
幫老爸頂!!!
是04年先去的西藏!呵呵
德令哈市是蒙古语,意为“广阔的原野”。它位于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理位置处于东经96°15′——98°15′,北纬36°55′——38°22′之间,平均海拔2980米,区域总面积3240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
德令哈市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青海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东距省会西宁514公里,西南距格尔木市387公里。青藏铁路、青新公路横穿全境,东西南北,经纬如网,可东进省会西宁,西上新疆,北连河西走廊,南下西藏,交通便利。境内山川湖盆兼有、草场农田密布。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古羌人就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之后又成为蒙古族、藏族先民们农牧兼营、放牧耕作的美丽家园。
198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德令哈市撤镇建市,德令哈的发展从此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一座高原新城巍然屹立于八百里瀚海戈壁上。本市下辖蓄集、郭里木、宗务隆、戈壁、怀头他拉5个乡,全市总人口将近7万,共有19个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兄弟民族团结和睦、携手共进,正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这个民族大家庭光辉的蓝图。
本市境内各种资源较为丰富,现有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6个品种,65个矿床,其中大型矿床2个,即旺尕秀的石灰石和焦煤矿,储量均在2亿吨以上,其余的有铁、锰、铜、钨、金、硼、大理石、绿松石、水晶石、云母、石墨、石膏等矿种,目前已开采的有煤、石灰石、粘土、金、铅、铜等10多种,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草豹、熊、麝、野牦牛、野驴、黄羊、石羊、雪鸡和沙棘、枸杞、锁阳、大黄、羌活等,均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途中景色
18.00到达青海省和甘肃省的交界处。是在雪山的脚下爬上去的。
到了省界以后,大家都下车拍照,山上还刮着风,冷的大家都在蹦蹦跳跳。拍几张照片赶快上车,一路下山而逃。
出青海省入甘肃省后是一个非常长而大的大下坡,坡长40km。以至于快下到坡底时发动机己经早是在空转了[由于主油箱里的油烧完了,副油箱和主油箱下面的连通管被碎铁锈堵住,副油箱里的油回不到主油箱。]跑了半天化油器里根本没有油。只好停车放油把油管卸下清理,半小时搞好。继续行驶不远到达阿克塞市。加油、吃饭、住宿在市中心的民族宾馆。
朋友们开过这么长的下坡吗?我开车20年头一次见到。
如果哪位朋友想省油到这来,你尽管一路把好方向,睬好刹车就行了,绝对省油,非常过瘾。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最西端,介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接壤,与敦煌市为邻,南与青海省接连,西面的芨芨台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隔戈壁相望。阿克塞以博罗转井西28公里处的白沟命名(“白沟”哈语译为“阿克塞”)。哈萨克族崇尚白色,因此取白沟为县名。总面积3.1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3万公顷,林地面积2947公顷,占总面积的0.09%;天然草场面积98.6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9.47%;水资源条件优越,冰川面积达349平方公里,蕴藏水量约198亿方;河流、湖泊1.89万公顷,盐碱滩、沙地和其它难利用土地217.65万公顷,占总面积64.95%。有河流37条,年径流量达8.80亿方,水能蕴含量为7.6万千瓦,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3.98亿方。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南部和东南部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北部属温带干旱气候。牧区年平均气温小于3.9℃,新城区为6.9℃。最热7月平均气温11-16℃。年平均降水量19-176毫米,蒸发量1600-2500毫米;年日照时数3100-3500小时,日照百分率70-80%。阿克塞县辖5乡1镇,其中1个农业乡,4个牧业乡,下辖13行政村。
主要特产有雪莲、锁阳、雪鸡、风干羊肉、马奶酒、酸奶、各类乳制品;民族服饰、民族手工刺绣、服饰等工艺品,也是吸引旅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的景观、景点有苏干湖、敦德冰川及野生动物观光旅游景区、哈尔腾国际狩猎场、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及民族风情园等。
途中景色
2005.7.19 阿克塞---柳园 235km
早晨7.30天刚亮从阿克塞出发,一小时后到达敦煌。吃点早饭直达鸣沙山,门票80元[有点不值]进到里边坐车等、、小项还要钱。在月牙泉边拍照后爬到沙山顶上玩2小时。寒江独钓大哥来信息约我去坐滑翔机,赶忙下山。花160元坐滑翔机在游览区上空转一圈。
清晨从阿克塞出发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垄相衔,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入虬龙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涛涌来荡去,甚为壮观。沙粉红、黄、绿、白、黑五色,晶莹闪光不沾一尘。如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故“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质甘冽,清澈如镜。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地处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实数罕见。泉内星草含芒、铁鱼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风光十分优美。
鸣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来泉边漫步,都会驰怀神往,遐思万千,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原创]七省网友九人2005年暑期相约同游新疆[学习帖]
[原创]七省网友九人2005年暑期相约同游新疆[学习帖]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东南2 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迄令保存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历时一千多年的多种类型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1900年, 于藏经洞(今编号第1 7窟),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及绘画作品5万余件。莫高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所用包车黄战旗
接着发:
2005.7.20 柳园---哈密 310km
起早出发加油后奔哈密,9.00 多到星星峡找个路边饭店没什么早餐,只好让老板给每人下一碗面条。星星峡是进入新疆的关口。受严格的检查登记后进入新疆。[罚款200元原因货车超员]
进入新疆后的路非常好。车不是很多偶见一些大货车和长途客车。15.00到达哈密,不急于赶路所以找旅馆住下。7.20晚我们住哈密市第一百货的旅馆九人150元,吃点饭后自由活动。我发信息给e族里的网友老黄,很快老黄回信息说他也在哈密。真是太巧了,马上约会见面。随后带同行网友同去白云饭店和老黄会见。互谈来时的路况,和下一行程的打算。由于他是小车还要去乌鲁木齐机场接母亲,所以无法同行。但双方一直保持联系。后来的一段喀那斯的路况信息都是由老黄在前方发送,在此表示感谢。
柳园镇位于甘肃省西端,东迎嘉峪雄关,西通新疆哈密,南与旅游名城敦煌相接,北与肃北马鬃山相连,是连接甘、青、新、藏四省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兰新铁路线途经柳园的旅客列车达13对26列,通行于临近县市的出租车百余辆,年客流量达160万人次以上,年货物吞吐量达400万吨,素有“旱码头”之称。
柳园镇是1958年5月20日铁路通车以后兴起的戈壁城镇,1960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镇级建制,1986年改为副县级镇,现辖五个社区居委会,各类驻柳单位176个,居住着汉、回、蒙、藏等多个民族,2002年末人口达12000人,没有农业人口。
柳园镇位于东径94°45′,北纬40°50′,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1797M,总面积9700KM2,镇区面积8.9KM2。年平均气温5.7℃,年最高气温37.5℃,年降水量83.7MM,蒸发量为3140.6MM,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柳园镇地域广阔,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可供开采选冶利用的贵金属金、银产地24处;有色金属铜、铅、锌、铜、钛、锡等产地12处;黑色金属铁、钨、锰等20多处;花岗石、大理石、萤石、石灰石、重晶石等非金属矿23处。
柳园地处交通要塞,国道312线、215线、兰新铁路线横贯全境,城镇居民以从事矿产品开采、矿产品加工、商业流通、商贸服务、货物运输等为主要经济收入。镇区街道畅通,有自建的供排水系统,有充足的电力供应,邮电通讯、物资供应、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服务体系齐全。
进入新疆后的公路
2005.7.21 哈密---鄯善 335km
早晨7.00起床检修一下起动机。8.00多一起去哈密回王墓参观。有专人讲解,门票20元挺不错的。出来在新成东路吃点饭后,直奔下一站--鄯善。一路平顺路非常好,除了路两边的戈壁滩也没什么风景。途中经过一个山口时的风特别大。18.00到达鄯善,找到东关的东大寺去参观,好像没要门票。寺主持非常友善,和我们讲了许多有关东大寺的历史故事,任我们一行人随意拍照。
晚住祥云宾馆50元标间新程路253号 。
回王坟位于哈密市以南2公里。是清哈密王历代回王的墓葬建筑群。从清康三十六年(1697年)第一代回王受封始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末代回王世止,历九世,共233年。在建筑群中,处于最突出地位的高大建筑物,是七世王伯锡尔的拱拜。拱拜大门面西,为长方形建筑,高约14米,宽约15米,深约79米,外部饰以兰花祥云白磁砖,顶为圆拱形,上面覆以琉璃绿砖,拱顶端原有一葫芦形绿色尖顶(现已不存)。拱拜内四壁及穹庐均饰以白底兰花图案。拱拜四角为圆柱形,正门西侧圆柱中空有阶,拾级盘旋而上,可达墓顶。拱拜内还埋葬着伯锡尔王妃,伯锡尔的儿子,八世回王莫合买提及王妃等。拱拜南面原有木质亭式拱拜5座,东西排列,现存二座,东面的一座埋葬着末代回王沙木胡索特和他的妻子,其余均系历代回王及后世的拱拜。西面一座可容纳3000多人作礼拜的大清真寺,据传为四世回王玉素甫(在位时间1740-1766)建。规模宏大,庄严肃穆,是哈密最大的礼拜寺。
欢迎光临 越野e族论坛 (http://bbs-data.fblife.com/) |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