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篇(二)伊犁,曾经的新疆中心
由于我们的车在墨脱受损,而在西藏无法修复(当时西藏境内没有三菱的4S店,现在不同了,沿G318都有三菱驿站),在西藏境内一直是提心吊胆地走。所以我们离开喀什就直接往乌鲁木齐市跑。从喀什到库尔勒的G314也算是高速,但没有全封闭,有很多平交路口,中间的隔离墩也经常没有。有的路段与省道并在一起,利用省道做了上行或下行道。通行也很便宜,路上不时有收费站,有的无人收费(从喀什到阿克苏不收费),有的收一点费,几乎是象征性的。
新疆的馕很有名,这次到喀什,在老城见识了各种大小、样式的馕。据说维吾尔族人有句俗话:无馕不出门,无馕不见人,无馕不待客。由此可见,馕对维吾尔族人的重要。虽然到新疆好几次了,一直没觉得这馕有多可口香甜。这次新疆之行一路走来,才发现馕真的是方便实惠的一种食物,也真的喜欢上了馕。
从阿里进入新疆的那天,乌鲁木齐市的气温达到了创纪录的42°C。我们从南疆一路赶往乌市,天气异常炎热,必须一直开着车载空调。路上的服务区大部分都是有站无人,我们往往是连跑几个服务区都找不到吃饭地方。好在前几年新疆朋友教会我们一个办法——买几个瓜、几个囊放在车上,没地方吃饭时,就开一个瓜,撕一块馕,一手拿瓜,一手持馕,咬一口瓜又咬一口馕,那滋味妙不可言。幸亏有馕啊!想来大自然创造了西域的甜瓜和馕,就是为了让人类能有这样的味觉享受吧。
虽然瓜果异常香甜,高速费便宜,油价也便宜,羊肉也好吃极了,但路上景色却是不变的大漠戈壁,单调乏味,天上地下浑然一片茫茫的土黄色。待过了库尔勒,往乌鲁木齐市进发,才终于出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地貌也变化多端且色彩丰富。
我们在乌鲁木齐与老朋友相聚,待了10天。修好车后,先到了奎屯,第二天准备去往伊犁地区。这一天走得很艰苦,是我们走过了丙察察和墨脱之后最艰苦的一天。
先是在沿217国道(独库公路)翻越天山时遇上大风大雨。这条著名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山”的新疆最美公路本是我们心仪已久的,谁知天公不作美,还未进入天山就开始下雨,雨水噼噼啪啪地砸向前风挡,雨刷不停地努力工作,视线仍然不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