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成都CS75车友会593】游白马关,品三国文化

[复制链接]

729

主题

737

帖子

2188

积分

e族大天使

Rank: 3Rank: 3

注册2016-3-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31 2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年11月20号是周末,正好也是堂妹30岁的生日,我们全家一同前往远嫁德阳罗江的堂妹家吃生日宴,饭后听亲友谈起,附近有关于三国历史的白马关、庞统祠;一时兴起,于是趁着天气晴好,与家人前去游玩一番。还是先上小七的照片,所有出行全靠他了!白马关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西5公里,距德阳15公里,绵阳27公里。白马关的庞统祠墓是四川修建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三国遗址之一,是全国唯一一处专门祭祀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庞统的祠堂和墓园。
   
     白马关地处交通要塞,自古为物资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以前从西安至成都的剑南蜀道,入川后要经过五个关口,即七盘关、飞仙关、葭萌关(昭化)、剑门关、白马关(还有另外五关说法: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和白马关,不知那种对),白马关是秦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
   
     白马关在汉代时因其地处于古绵竹城的东北面,称绵竹关。由于关楼地处鹿头山,唐、宋又易名鹿头关。后来又借用历史上汉高帝骑白马路过此地、庞统和刘备曾经在山下互挽坐骑这两段历史,将此关正式定名为白马关。白马关是整个西川、成都平原的屏障,有“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之势。
   
     白马关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刘备为奠定三足鼎立之势,率兵攻打四川,他的著名军师庞统乘白马攻打雒城(现德阳广汉一带)时,于此地中箭身亡,后众人为纪念庞统,在这里修建了庞统祠。随着三国文化的传播,白马关景区形成了以庞统祠墓为中心,由白马关、庞统祠墓、金牛古驿道、落凤坡、倒湾八卦谷、万佛寺、倒湾古镇等景点组成的大景区。现在的白马关景区在鹿头山上,山虽然不高,但游客要上来不是很方便。不过也有公交车来往。景区只有庞统祠墓和倒湾八卦谷收门票,庞统祠墓30元/人,八卦谷28元/人,庞统祠墓曾在2008年512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新修葺过的。
   
     
   
     我们下午2:00进入景区,5:00出景区,游了3个小时,游玩顺序为:白马关——庞统祠墓——金牛古道——倒湾八卦谷——落凤坡——倒湾古镇。我们进入白马关城门,关楼上的“白马关”三字,是宋朝苏轼所书。不过现在的关楼也是新修葺的,游客可以登临观景。
   
     还是先从庞统祠墓开始吧,庞统祠墓游览简介图。
   
    进关门首先来到一段被保护起来的古驿道——“秦蜀金牛古道”。金牛古道的故事很异:相传公元前334年,秦始皇的高祖父秦惠王想扩张秦国,但首先要解决后顾之忧——蜀国。他畏惧于蜀道的艰险,不敢发兵。后来,有人献计,让秦王谎称和蜀国交好,并以能下金子的牛和美女作为礼物送给蜀国以表诚意,希望蜀国能够修建一条路来接纳这些礼物。于是古蜀王杜宇派了五个能够开山劈地的大力士来修建这条道路。后来的结果是:伪装成运送礼品人员和美女到成都金牛坝后,洗白了历时700多年的古蜀国。差不多500年以后,刘备和庞统所率领的军队,通过这条道路攻打益州(现成都),垫定了蜀汉政权之基。而又一个50年后,魏国的征西大将军邓艾再一次通过这条道路占领白马关逼迫蜀后主刘禅投降。因此这条古道不仅加速了古蜀开明王朝的覆灭,也佐证了三国时期蜀汉政权50年的兴亡。
   
   
   
    金牛古道上立有“庞统祠”石牌。这段古驿道宽约2-3米,长约2公里左右,为四川保存最完好的金牛古蜀道。起点自庞统祠旁的白马关,终点至落凤坡。其介绍是这样的:公元前三世纪,古蜀国开明王朝,命五丁开山所筑,北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九百一十公里,南至益州(今四川成都)九十公里。蜀道难至此始、亦此终。越秦岭南下至此为坦途,自成都北上至此路途险巇。
   
    据古地名遗址和史志记载,今人之实际查勘,金牛道的具体线路是:汉中南郑向西,进入沮口、青羊、大安等镇,经勉县西南烈金坝(金牛驿),南折入五丁峡、五丁关至宁强县,再转西南经牢固关、黄坝驿,进入四川朝天的七盘关、转斗铺、中子铺、五里铺、神宣驿、龙门阁、明月峡、五里峡、石柜驿、汉寿驿、朝天镇,顺飞阁栈道向南经朝天峡、望云铺、飞仙关至广元的千佛崖。再南渡嘉陵江至昭化,经葭萌关,上牛头山,过剑门关。信步于翠云长廊而至梓潼大庙,经绵阳过鹿头关、白马关,旌阳驿、金雁驿、两女驿、天回驿,最终到达成都的金牛坝,全程共约600余公里。
   
     金牛古道与长城、灵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被称为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红墙上书有“佛.孝.福”三个金字。这是清代世袭伯爵魏光铭书,是金牛古道上著名的书法石刻珍品。
   
     
   
    古道尽头处是一个坝子,2011年坝上盖了一座风雨亭子,亭子内保护有“尧氏节孝牌坊”。此牌坊表贤的是:清道光六年(1826年)罗江尧氏丧夫后,守节不嫁,捐家产维修古驿道。继续前行来到“凤雏碑廊”。
   
    此处有一“示我周行”碑。示我周行取自《诗经.鹿鸣》里的“人之好我,示我周行”里的后一句。意思是: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凤雏碑廊修建于1992年,碑廊内收集近现代文人墨客到此凭吊庞统后留下的110多副作品。
   
    宋代陆游曾在此地留有一首“鹿头山  过庞士元墓”诗: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海内常难合,天心岂易知,英雄千古恨,父老岁时思,苍藓无情极,秋来满断碑。再行,来到“南关楼”。白马关景区内有两座关楼,一处是大门口的北关楼,另一处就是南关楼,两座关楼南北相对。
   
   
   
     斑驳的城墙,诉说着三国的历史!
   
     折回,来到古道尽头处的坝子,这里就是庞统祠墓。庞统祠墓是安葬和纪念三国时代刘备的军师庞统的祀祠。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庞统祠墓也时兴时废。现存这座祠墓,是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80)在原基础上重建的,现存大门、正殿、两侧亭、栖凤殿,祠外为庞统墓。
   
    庞统祠保持着清代初期的建筑风格。祠墓是三进四合布局,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的主体建筑是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在四川古建筑中堪称一绝。外观庞统祠古朴敦厚、肃穆庄重,犹如将军府邸。门厅是正八字仪墙、悬山式屋面、三道半圆石拱门,上书有“汉靖候庞统祠”几个大字。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湖北襄阳人。庞统自幼勤学,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品质出众,被视为“士之冠冕”。庞统年轻时得“凤雏”称号,在当时,与诸葛亮的卧龙齐名。
   
     过门厅是一进院。院中一左一右有两株身披青苔的千年古柏,一株树冠如龙,一株树冠似凤,分别象征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传说是张飞所植,有“张飞柏”之称,就其形又有“龙凤二师柏”之雅称。不过现在柏树都用铁架撑住,快不行了。
   
     一进院的左侧是《鹿头山史事陈列室》,里面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出土文物,可以了解鹿头山的历史沿革。
   
    右侧是《庞统生平事迹陈列室》,系统地介绍了庞统短暂一生,有文献《三国志.庞统传》和庞统事迹的图片等。陈列室内还有一幅留存最老的庞统像。
   
     过一进院到“二师殿”。二师殿是用来祭祀庞统和诸葛亮的,二人齐名,生前共同辅佐刘备,死后同殿奉祀。殿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和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三国时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两人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二个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由此正式登上了东汉的历史舞台,演绎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民间曾有谣云:卧龙凤雏,得一可以安天下,定邦国。坐在玻璃罩后的两人亲密无间商量国策。不过好像刘备虽然同时得到“得其一可安天下”的两个人材,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正如殿中两侧对联所写:天意定三分故教国士身先死;将星沉七夕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殿内侧壁上有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关于庞统的介绍。
   
    过二师殿是“栖凤殿”。栖凤殿是祭祀庞统的专殿,原为栖凤亭,殿内存有庞统塑像。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庞统,在进攻雒城时,不幸中流矢,战死于这里“落凤坡”下,时年仅三十六岁,后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历史上的庞统容貌据说是:"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用两个字形容“很丑”。塑像中的庞统被美化了。最绝的是两侧的对联:造物忌多才龙凤岂容归一主;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竟三分。此联批死了庞统的命运,也可以看出庞统之死给刘备集团所带来的巨大损失。
   
     穿过栖凤殿,便是庞统墓园。整个祠墓周围古柏参天,郁郁葱葱。现有的墓碑是康熙四十八年乙丑九月十九日,四川巡抚能泰敬立。
   
     墓的两侧建有两座马亭:“的卢”白马亭和“胭脂马”胭脂亭,两亭象征“刘庞易马、庞统尽忠”之事:进攻雒城时,刘备与庞统互换了马匹,守城兵将以为骑白马的是刘备,于是在落凤坡集中弓箭直射骑白马之人,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可以说是庞统帮刘备挨了飞刀。
   
     庞统墓总体宛如一顶巨大的将军头盔。导游让我们围着墓地,男沿顺时针方向、女沿反时针方向转三圈,说是保平安,我们也只好转了三圈。
   
    出庞统祠墓后门。后门门上有陆游诗句:英雄千古恨,父老岁时思。
   
     后门台阶下,立有一块“庞统祠墓”石牌。庞统祠墓在198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凤庐”穿出,就是金牛古驿道,可以回到大门---北关楼,关楼上可以全览广场全景。
   
     白马关关前是“挂镜台”牌坊,牌坊中间门洞下,是金牛古道,从这里向北行,就是世人所说的“蜀道难”的南部开端。
   
     
   
   
   
     
   
     
   
     
   
     
   
    牌坊后面有恢复的金牛古驿道,建有几座雕像。
   
     
   
   
   
     
   
     
   
     金牛古驿道是古蜀国人民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最重要交通要道,据介绍,石板上的印迹为古代蜀地居民采用鸡公车运输物质所留下的车辙印,年复一年,千余年的累计,逐渐变成这样的深深历史印记,古蜀国已经在历史的洪流中烟消云散,唯有留下这车辙印供今人凭吊缅怀。沿着金牛古驿道继续前行,两侧翠竹环绕,幽静舒适。
   
     约行10多分钟,就到了倒湾八卦谷景点,倒湾八卦谷的地质构造可以追溯到大约两万年前,也就是白垩纪地质时代。当时天地洪荒,白马关所在地还是奇异的海底世界,砾石熔岩被冲击成无数沟壑,婉如这些岩石被海流逼到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大海消逝,便形成一个个屏障,成为后来冷兵器时代的白马关古战场,也就成了我们今天游览的天然胜境——倒湾。与其说白马关有一个倒湾,不如说是倒湾成就了白马关。
   
     沿路继续前行,可以看见当年庞统陨落之地——落凤坡。当年庞统在此坡受伏中箭身亡,后人将此坡改称落凤坡,庞统穿戴的血衣就地收葬,建“血坟”一座,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只存有墓碑两块,一刻“落凤坡”三字,为1989年罗江县政府所立,一刻“汉靖侯庞凤雏先生尽忠处”,以示标志。
   
    庞统祠中的庞统墓只是后人为纪念庞统而建,其真墓就在落凤坡上,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庞统真正的安葬之处即是这里。
   
   
   
     
   
     过落凤坡,可沿道路拐回,路过所谓倒湾古镇,此处为地震后增建,无特色,按下不表。游记暂到此处,谢谢欣赏!为了方便游记表达,借用了网络上的几张照片,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照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自-汽-车-之-家)

农民工BG7CEH
实名认证

5827

主题

4万

帖子

8万

积分

e族炽天使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2009-1-19

越野e族赛事精英越野e族优秀会员越野e族公益助学越野e族SUV BASE 优秀会员勋章

QQ
沙发
发表于 2017-9-24 13:51 | 只看该作者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5-2-7 08:42 , Processed in 0.059425 second(s), Total 9, Slave 8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