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止发言
- UID
- 2697
- 经验
- 4721 点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2139 金轮胎
- 积分
- 6309
- 注册时间
- 2004-1-24
- 在线时间
- 1815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6-7-14
- 帖子
- 1306
- 主题
- 54
- 精华
- 0
e族能天使
注册2004-1-24
|
9、Baur家族 Alfred Baur (1865年—1951年) ,瑞士收藏大家。
鲍尔的收藏史对未来的收藏家而言意义深远。首先,应以机会主义的方式将收藏与兴趣紧密结合起来。鲍尔最初收藏日本艺术品的兴趣就迎合了当时的时尚,但潮流发生变化后,他仍然长期坚持完善他在该领域的收藏。1928年,鲍尔开始收藏中国瓷器,虽历经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其收藏的热情仍有增无减。他看到这一时期是收藏那么珍贵的、重要的中国瓷器的绝佳机会,直到辞世前数周他还在不断购买新的藏品。只要条件许可,他也会购买其它收藏家的全套藏品。其次,鲍尔非常擅于和专业古董商合作,即便是结识了Tomita,他仍与以往的供应商合作无间。他自始至终充分信任他的供应商,并衷心感谢他们为其收藏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第三,鲍尔及时为其藏品的未来拟订了计划。如果他不这样做,这些藏品很可能会随着他的逝世而散失,他一生的成将无法得到续写。虽然鲍尔未能得到一处理想的展馆,但他成立了一个资金状况良好的捐赠基金会,还挑选了一群可信赖的日内瓦市民作为其托管人。这些都有利于保护其藏品,并使鲍氏东方艺术馆成为日内瓦一流的博物馆之一。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或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些世界级博物馆不同,阿尔弗雷德•鲍尔的藏品更加谦和、中庸,那些摆脱了浮夸的艺术精品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平和宁静的景象。
10、George Eumorfopoulos,英国籍希腊人,收藏顶级中国艺术品无数,1940年苏富比4天个人专场。
<世界收藏家之英国第一平民收藏家>:
2001年9月世贸大厦的惨剧,使得那年年末,我纯真地许愿要世界和平,可今天美伊战争还看不出要终止的迹象,而2008年底又出现了难缠的索马里海盗。那今天2008年的年末,你会许一个什么样的心愿。或许大部分人正在祈祷,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不用收到裁员信。当Recession(经济衰退)成为美国时代Times杂志封面故事, Credit Crunch金融危机和unemploymentrate失业率成为英国BBC新闻中重复率最高的单词时,我们必须承认自己被迫进入了新的一波——世界经济大萧条期,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不能信免于难。按照朋友在msn签名的说法,人生要经历一次经济大萧条才算完整。那么,我的人生就这样早早地完整了。而同样在经济大萧条中,有人的境界却比我高很多。
经济大萧条决不是一个意外,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它轮回着,10年一小萧,50年一大萧。1930代让老人们还余惊未了的,不只是德国的希特勒和日本的东条英机,还有1929年的BlackTuesday黑色星期二,一日之间股市崩盘,牵连出连续10年的Great Depression大萧条时期。人们的生活也在一夜之间卷入了一种窘迫,犹如今天的我们。三十年代间的这次大萧条也改变了一位英国老人的计划。他早早地就开始计划将自己毕生收藏的中国古董完整地,无偿地捐献给英国的博物馆,可是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他不得不要求博物馆能够出资购买自己大部分的藏品,包括200件中国珍贵古画,青铜器,明代花瓶,唐代墓葬人偶,玉器,金银器,象牙雕器,共计3000件。当时负责这次由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Museum)和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the V&A museum)的联合收购的中国馆馆长RobertHobson并不避讳地说到:“几乎无法来估量其中几件珍品的价值,但整个收藏总价值绝不少于50万镑。"It is impossible toestimate the value of some of the pieces, but the collection mighteasily amount to £500,000."而这位老人的开价仅仅为10万镑。成交!1935年1月底,藏品正式移交两家博物馆库房。专家LaurenceBinyon对着到库的200幅13世纪的中国古画,坚信它们将成为英国最著名的宝藏之一。而Robert更是不吝啬地赞美这位老收藏家的捐卖举动是一种princely gesture,极为慷慨的姿态。(‘Princely Gesture’, Time, Jan. 28, 1935)
这位老人就是GeorgeEumorfopoulos乔治·尤莫佛里斯,希腊人在英国的第三代移民,出生在1863年4月的英国利物浦。像很多英国收藏者一样,Eumorfopoulos刚培养其收藏习惯的时候钟爱着收藏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以及18世纪欧洲艺术为主,间或也收藏一些日本艺术品。而他的工作则为他1906年后开始建立一个伟大的中国艺术品收藏提供了重要条件。这个在英国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希腊裔男孩,长大后一直服务于一家位于伦敦的具有希腊背景的公司RalliBrother,任职副总裁直到1934年他70岁那年。这家公司有一大部分的业务都与印度有关,他们从远东进口大量商品,如大米和棉花。这些业务不仅给了Eumorfopoulos丰厚的报酬提供他收藏所需的经济支持,还将Eumorfopoulos带到了神秘的东方国度,让他爱上了东方文化,并成就这位东方学专家Orientalist。
与当年其他去远东收购艺术品的欧洲收藏家不同,Eumorfopoulos不雇佣任何的专家或者中介,而坚持通过自己迅速增长的艺术品知识来选择自己的藏品。而如今人们并不会怀疑Eumorfopoulos的鉴定鉴赏能力,因为我们在他的藏品中发现了北宋汝窑青瓷圆洗(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等。
对于随着他个人东方艺术品收藏量不断扩张,他对于东方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厚,在学术界也建立了自己坚实的地位。今天,在伦敦,每年有一批亚洲艺术,特别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学者与爱好者仍然会聚集一堂互相交流来研究或者收藏亚洲艺术品的心得,这就是东方陶瓷学会 The Oriental CeramicsSociety。这个著名的协会就是由Eumorfopoulos在1921年倡议成立的,直到1939年去世前,他一直都担任着学会的主席。这个学会里知道出现过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John Ayers,Oliver Impey,JohnCarswell,Craig Clunas,Helen Espir,Christiaan Jörg, Rose Kerr,StaceyPierson,Jane Portal,Jessica Rawson,Friedrich Reichel, RosemaryScott,Shelagh Vainker, Nigel Wood……除了建立学会,Eumorfopoulos还在自己位于伦敦的7ChelseaEmbankment的寓所,建立了一个两层楼的私人博物馆,并在周末免费开放给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年轻人们参观。在一个意外的情况下,我还发现George Eumorfopoulos和PercivalDavid曾经资助过一位中国学者吴金鼎在伦敦大学博士论文的出版,这本书叫做“Prehistoric Pottery inChina”《中国史前的陶器》,后来它成为了成为早年外国人研究中国史前陶器必备的参考书。Eumorfopoulos还将自己的藏品整理,在RobertHobson的协助下,出版了一套11册图录。这套图录在今天仍是收藏家们追捧的一套书,不仅仅为了其中藏品的详尽记录包括照片与描述,以及详尽的买卖记录,而它本身已经是一种收藏品。而这套书的现在价格在各大网络书商那里都不会低于9000-10000美金。在Sotheby’s香港08年春季拍卖会上虽然流拍,而在after sale里仍然要价23万港币。那就是这个市场对于这套珍贵书籍的定位,也是对Eumorfopoulos的伟大收藏的尊敬。
1940年1月,当这位伟大的收藏家以76岁高龄逝世后,他的后人将他的藏书捐献给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又通过伦敦著名的古董商theBluett’s和sotheby’s拍卖行售出了他另一部分的藏品,而这些藏品最后流向了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直至今日人们依然会在市场上看到他们的踪影。例如,2008年苏富比香港春拍中的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就是来自Eumorfopoulos的收藏。这件宝物在1940年被sotheby’s拍卖出,流经伦敦另一著名古董商Spink & sons之手,成为瑞典收藏家CarlKempe的藏品,44年之后又一次回到sotheby’s拍卖会,并以人民币1109万创下中国金属器在世界范围内最高的拍卖纪录。
11、Paul Bernat
Paul Bernat 和 Eugene Bernat是兄弟俩,一个专注明清官窑,一个专注高古,都称得上是世界级的大行。Paul Bernat的清瓷收藏,在美国首屈一指,被认为与欧洲Henry Knight和英国David Percival 三足鼎立。
12、爱米尔.吉美(émile Guimet,1836-1918) 。
著名人道主义者、慈善家及收藏家,爱米尔.吉美于1889年为亚洲艺术打造一所至今仍享誉国际的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
13、横河民辅(1864年-1945年),建筑家、实业家、横河电机?横河桥梁创立者。1932年后,多次捐赠中国陶瓷文物给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对该馆中国瓷器方面的馆藏品充实贡献极大。
清末民初时期,在中国经营中国文物出口生意的当时日本最大的古董商山中商会曾购买了大量的清恭王府文物和末代皇帝溥仪抵押给当时中国盐业银行的顶级官窑瓷器。其后,山中商会多次在日本举办中国文物展览、拍卖进行销售。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涌现了一批因兴办实业而成功的企业家,由于他们对中国文物的喜爱,收藏了大批中国文物。其后他们或将其毕生收藏捐给国家博物馆,或自设博物馆,由此形成了中国文物在日本的基本源流。代表性人物为山中商会的山中定次郎、壶中居的广田不孤斋、茧山龙泉堂的茧山松太郎等古董商人;还有横河民辅(其收藏品捐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安宅英一(其收藏品捐给大阪东洋陶瓷博物馆)、出光佐三(以其收藏品为主成立出光美术馆)、根津嘉一郎(创立根津美术馆)、岩崎小弥太(创立静嘉堂文库)、细川立(创立永青文库)、松冈清次郎(创立松冈美术馆)、须磨弥吉郎(其大部分收藏品捐赠给京都国立美术馆)、藤井善助(藤井有邻馆)、住友吉左卫门(创立泉屋博古馆)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