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运动必须具备的急救小常识

[复制链接]
BH4LO

855

主题

9068

帖子

1万

积分

e族主天使

山东大队贵宾

Rank: 7Rank: 7Rank: 7

注册2006-6-9

越野e族优秀会员越野e族公益助学越野e族最佳写手越野e族爱心善举2017阿拉善英雄会英雄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户外运动必须具备的急救小常识
   在户外运动,我们不仅为了对自己身心的放松和意志的锻炼,同时户外活动由于是非常艰苦的,自然因素或者意外情况发生都会造成身体伤害,在没有医院诊所、没有医生的情况下,作为一个驴友必须具备一些户外急救的常识:

一、人工呼吸

病人呼停止时要确保呼吸道畅通,马上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要有节奏地进行。

       1. 作者坐在病人一侧,张开病人嘴巴。 
       2. 为防止吹入气向外漏,要掐住病人鼻孔。 
       3. 深吸气,张大嘴,作者与病人口对口地像吹气球似地给病人送气。 
       4. 一边吹气,一边要观察病人胸部是否随着鼓动。 
       5. 吹一口气,将口松开,检查病人是否自主呼气,每隔5秒钟一次,反复进行。比起空气中的含氧率,呼出气中的氧气要低,但已足以维持生命。这种不用任何器具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十分有效、简单。 

碰到嘴张不开的病人时可以掐住病人嘴巴,从鼻腔送气作人工呼吸。 

       1. 将下巴突出,开通鼻腔及咽喉部。 
       2. 将下巴托起,闭紧嘴唇,以防漏气。 
       3. 深深吸气,对着鼻腔送气。 
       4. 松开嘴,用脸颊体察病人有否自主呼气。

二、心脏挤压


发现意识消失、心跳停止时,要立即施行心脏挤压。


其方法是:取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一的位置,术者用右手(善使左手也可用左手)手掌压在该手手背上,保持肘臂垂直向脊柱方向进行挤压。用力不宜过大,以每次挤压使胸骨下陷3~5厘米为度。压后应立即放松。如此反复进行。频率为70-80次/分左右。注意手掌始终不要脱离胸骨。


三、
脱水与中暑

在户外运动时运动量一般较大,会排出很多汗水,特别是在夏天,体内的水分、盐分和维生素消耗得很多,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补充,就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或者虚脱。失水早期会出现口渴、尿少的症状。这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及时喝一些水,症状很快就能缓解。如果对这些警报视而不见,则会继续发展以致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减低、尿液发黄、精力不集中,并出现“脱水热”。


中暑是人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中,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或因大量出汗造成失水失盐,血液浓缩,皮肤肌肉血管扩张而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轻者数小时可恢复,重者可以致死。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过量饮酒常是诱因。中暑的先兆症状是大量出汗、 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慌、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


大部分中暑其实都是因为饮水不科学造成的。有的人在大量出汗后只喝蒸馏水或是纯净水,最后导致体内盐分大量损失后无法及时补充,引发虚脱和昏迷。纯净水、蒸馏水中电解质,特别是钠的含量偏低,轻度缺水时能解决问题,但在中重度缺水时如果只是一味饮用纯净水、蒸馏水,水分虽然补充了不少,可是体液也被“冲淡”了,脱水症状并不能缓解。正确的做法是隔一段时间就喝一些水,不要等到出现脱水的症状才喝。以饮用盐水、富含矿物质的饮料为主。酒精、咖啡会加速虚脱,应避免。



中暑的急救:


发生中暑时,应尽快将中暑病人送医院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但在送医院之前,仍需作一些急救处理:迅速将病人立即停止运动,移至阴凉、通风处,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呼吸和散热。可喝些冷饮、盐糖水,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解暑成药,取十滴水2到3滴,加适量温水灌服,或内服仁丹两三粒。并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将病人置于4℃到18℃的水中,并用毛巾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一般按摩15到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到38℃。


待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最好不用这种水中降温法。如在有先兆症状时不采取措施而继续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运动,患者可能发展到中度或重度中暑,出现体温上升,皮肤灼热、呼吸急促、呕吐、烦躁、抽搐、昏迷。可用冰袋敷患者头、颈、腋、腹股沟部位,并迅速送医院抢救。



四、摔伤


摔伤是户外运动常见的损伤,摔伤轻者会擦伤皮肤或软组织挫伤,重者会韧带及肌肉拉伤,以及骨折、颅脑创伤、脊椎损伤等。


摔伤的救护:

       1.扭伤及肌肉拉伤时,要使受伤处休息,可用冷敷减轻痛楚,在承托受伤部位的同时可用绷节扎紧。
       2.骨折:骨折部位一般都有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时还有大出血。骨折或疑为骨折时,要避免移动伤者或伤肢,对伤肢加以固定与承托(有出血者要先止血后固定),使伤员在运送中不因搬运、颠簸而使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加重病情。
       3.颅脑创伤: 轻者为脑震荡,一般无颅骨骨折,有轻度头痛头晕,有昏迷也不超过30分钟。重者颅骨骨折,脑挫伤、脑出血、 昏迷不醒。对。颅脑刨伤病人,要分秒必争,通知医院前来及时抢救,要保持安静卧床,不作不必要的搬动和检查,保持呼吸道通畅。
       4.颈椎损伤:跌倒时可引起腰椎、胸椎、颈椎损伤,以后者最为严重、如:跌倒时头部着地可造成颈椎脱位、骨折,多伴有脊髓损伤,四肢瘫痪。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医院从速前来抢救。现场急救时,应让伤者就地平躺或将伤员放置在硬质木板上,颈部两侧填充沙袋,使颈椎处于稳定状态,保持颈椎与胸椎轴线一致,切勿过伸过屈或旋转。

五、出血


户外运动损伤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轻或重的损伤,使血液由体表伤口流出,造成外出血。物体撞击或挤压身体时使体内深部组织、内脏损伤,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造成内出血。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涌出鲜红色血者是动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暗红色的血者是静脉出血。


止血包扎的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 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布带扎紧。但疑有骨折或伤口有异物时不宜用此法。
       2、指压止血: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压住动脉,可临时止血,多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出血。
       3、止血带止血: 用橡皮或布条缠绕扎紧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以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伤口止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损害神经,造成肢体坏死。要在明显邯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者,每隔一小时放松l一3分钟,改为指压止血。此法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
       (1)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一条长1米的橡皮管,先用绷带或布块垫平上止血带的部位,两手将止血带中段适当拉长,绕出血伤口上端肢体2—3圈后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2) 布条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三角巾、布带、毛巾、衣袖等平整地缠绕在加有布垫的肢体上,拉紧或用“木棒、筷子、笔杆”等拧紧固定。
       4、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病人,要使病人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应迅速将病人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六、水泡的临时处理


穿着不舒适的鞋及长途徒步和爬山,容易使足底起水泡,水泡引起疼痛影响行程,水泡破损后还可能会引起继发感染。可以用创可贴将其中间剪一个比水泡稍大的小孔,然后将小孔对准水泡贴上,再在上方贴一块贴可贴。这样会使疼痛明显减轻,也不容易破。


角斗士

74

主题

926

帖子

962

积分

e族天使

Rank: 2

注册2009-2-12
QQ
沙发
发表于 2013-12-14 04:12 | 只看该作者

11

主题

184

帖子

175

积分

准天使

Rank: 1

注册2013-11-24
板凳
发表于 2013-12-14 09: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BI4JWZ
实名认证

56

主题

6809

帖子

4048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12-11-12

2014春节无私奉献救援勋章

QQ
地板
发表于 2013-12-14 14:05 | 只看该作者
实名认证

45

主题

2548

帖子

1731

积分

e族大天使

Rank: 3Rank: 3

注册2013-10-21
5#
发表于 2013-12-23 19:59 | 只看该作者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5-2-15 02:58 , Processed in 1.673446 second(s), Total 16, Slave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