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姿
- UID
- 871786
- 经验
- 1358 点
- 威望
- 551 点
- 金钱
- 134 金轮胎
- 积分
- 2431
- 注册时间
- 2012-2-21
- 在线时间
- 50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7-9-12
- 帖子
- 513
- 主题
- 104
- 精华
- 13
e族大天使
注册2012-2-21
|
春游少林寺
城市里面对最多的无非是形色各俱,变化有异的人脸。出外走走,最不想看到的也是人脸。我选择单身孤旅,这样便可以不用说话。实在想说了,说与石头溪水听,它不会反驳也不会附合,最后才感觉原来我只是说给自己听,这样便很好,外出一次就多了一次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机会,这次,我的心和脚步的方向是少林寺。
一路之上,越过太室山,来到少室山下,才发现眼前的热情与想象中的静寂有差距,差距催生心情起伏,面前一切,你想木然都不行。
到处是扬旗排队的旅游队伍,各色的旅游帽下扭动着一张张兴奋的脸,胳膊上挎着佛珠叫卖的小贬,路两旁“嵫嵫”响着的小吃正热呼着出锅,出出进进的年轻和尚,来来往往的一街游客,整个少室山下,一片沸然,八十年代的那部少林寺影片里,野花开得芳菲如昨,可牧羊女手挥的羊鞭,雪白的羊群己全然不在。未进山门,便想折回,抬眼便看到嵩山,这伏牛山系的巍峨己是如此接近,生生成就一份遗憾,更悖于我此行的初衷。来之安之,向前走,便可以超越心情。
二十三亿年前,当世界还处于沧海横流时,嵩山已巍然耸立在中岳大地上,这里经过了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当嵩山最后一次被确定为现在的雄姿时,喜玛拉雅山和整个秦岭都还在海底沉睡。峻极峰立,一矗地质山巅,直冲云天,嵩山之古,堪称全国万山之祖。多少年后,北魏时期嵩山少室山下豁然出现一座寺院,因建于少室山下的丛林中而得名“少林寺”,但少林寺的名扬天下,却缘于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达摩。 达摩始祖云游嵩山,青睐少林,日日面璧。面璧应是一种追根思悟,应是一种坐禅修行。由于达摩传法东土,落根嵩洛,少林寺成为中国佛教延绵不断的主流宗派,后人称为禅宗,
做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未过山门,要么不进,进去便是半个僧人。即有善道,即是佛缘。剩下半个人身在名利间奔走操劳,在红尘中世俗终老。每个人无不如此。
都说人多的地方,本身就孤寂的人会更加孤寂,可当我看到寺院上方的清帝乾隆亲书横匾“少林寺”时,心便从孤寂的清冷中抽身而出,久久盘桓于山门梁间。安神,只因高挂的那千年一匾遥遥召唤,会意,只因这相视的潮动汹涌而出。在文化面前,我只望了一眼,心便低下,青石板上的我,只有一身的虔诚和满心的敬仰。真的再不想些什么了!眼前的人流都统统散去,独独剩下我,孑然一人,跨过石门槛,有栩栩如生的哼哈二将迎我到来,我的灵魂无法对语于他们,只有静立,只有默视,只有双手合十念上一句”阿弥陀佛“。寺院内古柏苍翠,郁郁葱葱,纹理粗深,树洞曲幽,这些古树千年沧桑后,以一种悟道的树干俯看着我,枝头抽出细芽,在与阳光相接绿色,空气中,似乎还回旋着千年以前的味道。寺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那一段少林武僧救主解围的历史。武德年间,少林寺僧13人救主立下汗马功劳,唐太宗后来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特别允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以后各朝代相沿成习。我来到矗立的碑文前,看”世民“真笔二字熠熠生辉于千年后,浪浪思绪便游弋于煌煌大唐之中。来到少林寺,本想简单些的,看些景致,把玩心情,可不想,到了这里,却一步倒在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里,四面全是尊重,全是珍贵,全是香火,全是跪拜。
我怎么还能站得住?天王殿的莲花跪垫上,面对着两座高大的佛教金刚护法神像,我想也没想就跪了下去。若有一种跪拜无须准备,我想,那肯定就是面对佛。求佛,无非求个家宅安宁,生道平顺,消灾解难,和善世间。身旁的跪拜者都念念有词,我却无法为自己求些什么。我点燃的香火燃得很旺,我想,它会把我的心意传到佛的感念中,如若苍天眷顾,我必定先眷顾自己。
少林寺常住院为七进建筑,从山门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立雪亭、千佛殿七进院落。1928年曾毁于兵火,后来按原设计恢复重建。门匾“大雄宝殿”四字由赵朴初赐题。殿内供奉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他们合称“华严三圣”。 大雄宝殿是全寺活动的中心,这天并没有法事,和尚们在静坐念经,木鱼声阵阵传来,带头静坐的和尚身着袈裟,脖带佛珠,面孔平静,两目如炬。我一介凡夫俗子,融不进这庄严的诵经声中,它们来自于异域,却让我的心异常平静,平静得超过我的想象,但凡方外的教化都是如此罢,我并不懂,却不得不聆神,不得不庄严。它如一泓清泉,能催醒人的善良之源,不是年代久远造就的,是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佛教文化的典籍就来自于少林寺的藏经阁。藏经阁现存《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他典籍计数万册。据碑铭记载,此阁创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可见历史文化的源长浓厚。这种积淀不能单以时间长短来加评断,在岁月长河中,佛教文化的发展同历史的发展一样千年流长,这需要传承,需要发扬,需要壮大。两种文化相依相存,到了现在,己相融成为少林寺特有的文化内容,其价值的珍贵程度无法简单作评。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里,他经常写到上乘武学少林易筋经,正是被誉为少林功夫之源的《易筋经》,记载的就是一种疏通人体经脉从而强筋壮骨的功夫。相传菩提达摩走后,留下一本《易筋经》,自《易筋经》问世后,少林僧人坐禅与习武已是密不可分了。
立雪亭。为纪念二祖慧可而建,慧可雪夜跪求真传,断臂以示诚意,终于得到达摩始祖衣钵。看来成佛即如成器,苦难先历,诚心求法,终得正果。恒心固然可嘉,缘份亦很重要。天注定的,人意为的,终可成就大业。立雪亭名字起得也好,感觉这是少林寺最有意境的一处殿堂名字,我眼望金匾,心底便记下了这三个字。
少林寺的方丈室在寺院的中轴线上,这在中国的寺庙文化里还是第一个。足见,方丈在佛教中的地位。今天,寺内和尚说方丈云游去了,就是是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释永信,我不置可否,早就听说方丈把佛教文化与商业文化相扶相接起来,我不知道是佛教文化借助了商业发展而引世人瞩目,还是商业经济沾了佛教的神光而飞速发展?一处清静地,四方游览客。文化得以传承,经济得到腾飞,可少林寺再也回不到云山深处的静谧了,这里除了钟声木鱼声鸟声溪水声,最多的恐怕就是人类的喧嚣声了。估计菩提达摩应有先知,于是早早给自己找了一个洞,即达摩洞,此洞就在少林寺西侧的峰顶。一隅之地,盘坐面璧,悟领真经,普渡众生。佛祖的不悲不喜也是千年前就定过了的罢!即使这样,达摩洞外的一条小路上仍是游览者众,幸好,尽可远观,不可近之。佛说:来去自由,全靠真修,坐脱立亡,须凭定力。
千佛殿是寺中最大的殿阁建筑。宋朝少林寺僧人达2000多人,天王殿前的空地上还摆放着万历年前僧人吃饭的一口大锅,铁锅之大让世人晓知当年僧侣之众多。清朝曾禁止僧人练武,少林寺的武僧只好在千佛殿内隐蔽练功,殿里有48个20公分的脚坑,当年少林武僧习武的艰辛被这脚坑一一注明,窥一坑即知闻名世界的少林功夫从何而得。那墙壁上的五百罗汉形貌奇特,栩栩如生。说是彩画氧化,年年色彩更换不一。现在寺门口己经围栏,游人不得不驻足浏览,有喜爱绘画的游客拍照收藏,象是拾得了宝贝一样的欣喜若狂,我不懂画,却懂得这画的贵重,这是明代500罗汉朝毗卢壁画,且不说其珍贵的艺术成就,凭着千年之后,这些佛像的画面还于墙壁间飞舞,还于梁柱间停伫,仅此一条,我心便澎湃不己。
沿着青石砌柱我转回到大雄宝殿,手持香柱再深深跪拜,我本没有宗教信仰,可在这里,我以人类最原始的慈悲心肠跪拜。佛的面容以慈眉善目不变与风尘中,风尘千年仍是慈眉善目.人的脸空以喜怒哀乐万变于红尘间,几度尘缘仍是喜怒哀乐. 又想起城市中的各色人脸,即如看到自己。任何人是可以好好做自己的,如此,便是成就自己心中的佛.
离开少林寺时,我再看一眼千年的公孙树,它抚过唐朝的风,明代的雨,如今仍是一树妖娆诗意。我再看一眼那些香雾缭绕的殿堂,它一开门便容纳着僧侣的经法,众生的托付,它在那里,就是一尊佛像,一部经书,一种文化。我再看一眼那唐贞年间的“法玩禅师塔”,这是最古老的一座砖塔,我用我年轻的眼睛与它苍老的目光对视,穿越了时空,相融了感动。环顾少林寺,发现来时行囊空空,离去时一心静静。这是嵩山给予我的,更是历史佛教给予我的,更是自己给予自己的。
本想下午去登嵩山的三皇寨,可拜了佛祖,听了木鱼,上了香火,我的心中己是郁郁葱葱,宁静如湖。佛说:心不随境转。放下即是大自在.我又何必登山涉水,苦苦围桎这些自在呢?我的身后,成霜的往事己为白云流水.我的身前,鲜花与深渊也不得而知.我并非佛教中人,没有化缘的青布袋和行路的僧侣鞋,可我己是两袖禅意,一身清乐。正如佛印所说的那句禅语:心中有佛则众生皆佛。谁都可以成佛,即是成为一个真实的自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