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花烛、金榜题名,无非是最普遍的幸福观,然而之于我个人而言,可以不用朝九晚五的坐班,能在荒野中自在晃荡的日子更是无比幸福与纯粹,与此同时,拥有几件称手的宝刀战袍自然是非常必要与惬意的,在为一次远征筹划个人与集体装备的时候,陌生的环境、团队与任务使我不得不为手头具体资料的缺乏而大伤脑筋,只能凭借个人的以往经验与想象推论、只言片语的书面记载以及前辈们的口述整理出大致的装备思路,因此,在相对顺利的完成这次远征之后,我觉得有责任与义务去借鉴隔壁那个岛国民族的优点,用尽可能详实的数据、图片以及个人与他人亲历体验,来尽量严谨客观公正的阐述此种环境下的装备细节,与前行者宽慰,与后来者方便
地点:那个因头上长角动物闻名而又逐渐恶俗化的藏北无人区,以及顺带路过的新疆昆仑山区与阿尔金山区
时间:2007年10月-11月间约40天
行程:主要涉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山西部及西昆仑山,由新疆且末县出发,途径阿尔金山、银石山、昆仑山主峰慕士塔格峰、云雾岭、羊湖、黑石北湖,最后到达新藏公路上的达松西错、出叶城而结束,全程约2800KM
任务:中科院历时三年的可可西里科考计划最后一年,主要涉及地质、环境、生物、气象等多个学科,个人身份为随队志愿后勤保障人员
团队:科考队主要由科学家、司机、志愿后勤保障人员以及记者组成,最后完成全程的共有32人
环境:以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原山地及戈壁无人区为主,10-11月间气温约在-4与-20度之间
文章计划分六个章节连载完成,业余时间精力有限,每篇大约相隔两三天发布,分别是:
1、铁马冰河入梦来—介绍车辆的特点、使用与编组
2、铁打的营盘—介绍营地的组织与建设以及个人卧具
3、民以食为天—介绍高原高寒条件下的饮食及医疗保障
4、天下风云出我辈—介绍摄影器材与拍摄经验
5、小玩意大用场—介绍个人携行物品的实用经验
6、遥望青色的山岗—一些科考研究所需装备及总结
第一篇——铁马冰河入梦来
1、车队组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指望双脚完成这样的路线于我而言暂时不现实(可行性计划研究中),那么可靠的车辆是整个科考活动的基础,但好 装备不仅仅是可以占有的,只有完善的组织与运用方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车队由乌鲁木齐出发时,共包括大小19台车辆,这其中包括:10台俗称陆地巡洋舰的丰田4500 LC100/80四驱越野车,2台中石化大型油罐车,2台联通CDMA基站通信车,4台东风六驱军用卡车,1台MAN 4驱卡车。组织与分工如下:10台小车为科学家、记者、志愿者乘用并装载随车人员的个人行李,同时担负着整个科考期间探路、联络及考察出行的用途,2台中石化油罐车及2台CDMA通信车分别负责油料及通信保障,但因轴距过长,车身太重,行进至阿尔金山腹地便被迫退出,另外几台卡车用途分别为:
东风A车——运载食品及炊事用具
东风B车——运载营地设施、 帐篷及个人卧具
东风C车——满载油料(当油罐车退出后,由C车负责往返基地来回拉油)
东风D车——油料及车辆抢修工具(包括垫车木板等)
MAN四驱卡车——装载部分油料、发电机、医疗用品等等零碎物资,最主要的乘客是出发前固定在车厢底板上的一具IPSTAR卫星天线(当联通CDMA通信车退出后,对外联络就全指望这个锅了)
在乌鲁木齐装卸物资的大小车辆
10台丰田4500中有一台中途因车祸留在且末县修理,另外2台在途中运送突发病人撤离,因此,最终完成整个科考路线的车队只有7台越野车与5台卡车共12辆。应该说,这样的队伍组成,是在吸取了前两年可可西里科考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无人区各种意外包括陷车、车祸、迷路、救援、撤离、分队等情况的发生,经过综合计算与分析,具有很高可靠性、安全性与灵活性的强大组合,留有足够的“坏运气”余量,从而基本保证了整个科考活动的顺利开展,车辆太多,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各种意外几率也会增大,所谓多个香炉多个鬼,管理上也会增加很多困难;车辆太少,一旦计划有变或发生意外时将难以保障全体人员物资的安全,指望拨打110是不现实的。下面就将对每种车型的表现及使用分别叙述。
2、车型表现:
丰田4X4陆地巡洋舰(LC100/80):陆巡,这个在高原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干吗改成什么兰德凯路泽这么二流子的名呢?也许这个车型看起来没有悍马或路虎那样拉风,但就藏区的使用实际来说,它是当之无愧最为实用的,强劲的动力与通过性,极低的故障率、可靠的分时四驱系统, 西藏与 新疆各个破落小镇上充裕的配件补给,使它在我眼里几乎没有什么缺点可言,此次的陆巡基本都是跑过10万公里以上的老革命了,尽管这样仍然没有一台车出过关键性的故障,最多也就是开合车窗困难等小问题,总之,很好很强大,只是乘坐起来比卡车少了点野趣。 进入阿尔金山的前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