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越野车驾驶技巧 【新手学习】

[复制链接]

4

主题

15

帖子

41

积分

准天使

Rank: 1

注册2016-10-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2 0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确保越野的安全,除了座驾性能要出色外,更要掌握越野驾驶四大心法。
1、越野车是粗豪型的汽车,不过开越野车时却千万不能粗心大意,也不能心高气傲。进行越野模式时,应保持平常心,保持头脑冷静,眼观四方,先决定合适行车档位才开车。进入险要地带时,紧记一字:’慢’,尤其在需要极大牵引力的情况下,例如要用到低比率加力档时,慢慢前进是黄金定律。


    2、切记泥浆四溅和车轮空转打滑都是越野大忌,要懂得知难而退,当有个别车轮在泥泞中打滑时,应立即停车,以免泥足深陷而无法脱身。最佳办法是后退再来一次,甚至转行其他路线,逞强往往是作茧自缚的罪魁祸首。


3、要发挥四个车轮的最大牵引力,右脚要温柔地加油。突然的加速动作,只会令车轮猛然剧转,最终只会空转打滑。当温柔力口油前进车轮仍有打滑时,应该是选用的档位太低,情况就像在雪地起步加速一样,太大的扭力反而会导致车轮原地空转,应该改用较高的波档了。


    4、刹车的动作一样要温柔,突然或急促的刹车,只会令车辆重心突然转移到前轮,遇正下斜坡时,很易会失去控制,情况就十分危险。若刹车过急而锁死车轮的话就更危险,因为汽车会失去转向功能,滑行的结果—样是失控。切记保持四个车轮畅顺质地滚动,才是保持牵引力的唯一方法。


越野车并非万能,一样会有它的极限。在出发征服各式越野地形前,应先了解座驾的性能与极限。情况就像登山运动员准备登山前,会先计算自己的体能极限与攀山装备的配合一样。
    越野车的极限,是取决于它能够通过不同地形的几何角度限制。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角度限制。这限制基本是由越野车的离地距能否通过不同地形而决定,必须先加以了解。下页是通过角度限制的描述。
当遇到未能确定通过可能的地形时,应先把汽车停定,三思而后行,甚至下车视察地形,最佳方法是亲身步行通过了解地形后,再计划行车路线。亲身步行通过的好处,除了预知地形高低变化外,更加实际的是清楚知道泥土的松软程度,是避免座驾被困的最佳方法之一。
    通过浅河滩时,亦不妨先亲自涉水观察地形,所以有需要随车准备长水靴,以便涉水之用。最好是带备长竹枝,方便探察河床的虚实,因为肉眼看不清的地形,往往是最危险的地带,小心驶得万年船的道理是必须遵守的。   
    如果有同伴的话,最好是由同伴下车指示行车路线,指示方式应以手语示意,例如双手高举掌心向前是停车,双手高举向后挥动是向前驶,双手向下向前挥动是后退等等。
离地距
    —般汽车之离地距,说实话我们很少留意,如见凸起物太高太大,我们都不会冒险驶过。可是,越野车不同,理论上越野是要越过最荒野之地,途中路面情况谁晓得。对于越野车来说,离地距亦即是车底与地形所造成的角度。有几项关于离地距的说明,我们要留意:
驶入角  
驶入角指车头最突出的部分(通常是保险杠)与前轮构成之角度,此角限制了在不伤及汽车前提下之最大可爬坡角度。

斜坡角
    斜坡角又叫轴间离地距,是两轴距离正中间部份跟前后车轮构成之角度,此角决定越野车能否驶过大型凸起物或斜坡脊位。如果脊位形成之角度较斜坡角小,汽车便有可能于两轴中间被搁起,令车轮离地了。我们要留意的,是轴距与车轮大小均会影响斜坡角,轴距愈短,车轮愈大,攀越斜坡角的性能就愈高。
  
车轴离地距
  指车轴,特别是差速箱与地面之距离;如果让高度较此距离大之硬物在车轮间驶过,差速箱便会被撞及了。
  
离开角
  跟驶入角相似,只是车头改为车尾,即车尾最突出部分跟后轮所组成之角
度。欧美流行车屋玩意,后加在越野车上之车屋钩,会令离开角减少。
    除了车身及车底的通过角度对越野性能有限制外、,悬挂的行程,最少转向直径等,均会限制越野车在险要地形上的表现。此外,涉水时的深度,也取决于引擎进气管及排气喉的设计而定,千万不可以忽视

轨道
  此轨道不同火车的轨道。这里是指由其他车辆通行后所造成的轨迹,是泥泞路面的特色,通常又是最可靠的行车路线,因为已有前车可鉴的路线。在这种路轨式的路面行车,应选用低比率的加力波箱,主波箱则可选在D行车。若是手波车的话,除了选在低比率加力波行车外,可用5波或4波行车,有需要的话,才拖栀捩?潷歲漠?桴????ù落3或2波行车。太早选用低比率加力波配低波行车的话,反而会造成车轮驱动力太大而出现打滑情形。此外,由于车轮像火车般卡在轨道之中,所以方向盘通常并无转向反应,出现所谓的’路轨效应’,危险之处是当驶离轨道时,方向盘突然恢复转向,会令人有措手不及的反应。最佳做法是保持方向盘在回中位置,双手不离方向盘,此外应伸头出窗外观察路面环境,避免陷入又深又软的轨迹中,以致无法脱身。

脊与沟
在起伏不平的山丘地形上驾驶,例如先上坡再下坡,就要特别小心。因为小山丘顶所形成的脊位,往往是卡着车底的罪魁祸首。此外,一些骤看平坦的波浪形地带,反而是最危险的地形。原因是四个车轮走在四点高低不同的位置,对平衡力有极大的考验,一不小心或车速稍高的话,都会出现翻侧的可能。秘诀是保持低比率加力波行车,当地形变化大时,应选用低波来配合慢速行车。千万不要介意撤退再选前进路线,以退为进往往是攻克脊与沟地形的黄金定律。
爬坡(非一般之斜坡)
    爬坡之前应先入好低齿比加力档,锁好中置差速(如可选择的话),以低档(2档或3档)低速爬坡,直线前进。如果在靠近坡顶时发觉抓着力不足,转往1档或将方向盘左右转动试试。如果发觉斜坡太陡未能再爬上,应快速地入回后档,另找路线再试,尽量利用引擎制动效能,同时避免踏制动板。
下坡(斜幅大的斜坡)
    落坡如爬坡,几乎一定要用低比齿组和低档(2档或3档都可以),尽用引擎制动效能,Freelander的下斜减速系统就是专攻这类地形的设计。切忌踏制动板,应保持直线下坡,大力制动有可能令车辆锁死,会令转向功能暂时失效,如非直线下坡,有可能因坡度太徒,令汽车翻倒,十分危险。




波波饼

6

主题

714

帖子

1227

积分

e族大天使

Rank: 3Rank: 3

注册2016-11-16
沙发
发表于 2017-1-20 08:48 | 只看该作者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5-2-5 19:40 , Processed in 0.058754 second(s), Total 14, Slave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