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与蒙胧的记忆--川西
“二呀嘛二朗山,高呀嘛高万丈”。
翻过二朗山,就算出了四川盆地,进入藏区跨上高原的第一级台阶了。二朗山海拔并不高,山口只有3000米左右,但它处于高原气候与盆地气候交界地,大渡河谷的干热风与盆地内的湿润风经常在那里打得你死我活,所以常年云雾弥漫。二朗山的山路迂回、狭窄,而且坡道极多,有很多地方的道路几乎是180度大转弯。当年解放军为了进藏,修这儿的路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歌唱二朗山》就是那时唱开的。 随着1996年开工到1998年11月耗资近5个亿,长度为4189米的二朗山隧道完工,如今过二朗山,不再走那“鬼门关”似的险路了。
二朗山隧道虽说在98年11月建成并通车,98年10月我第一次到川西拍片时就没那么的幸运,还得要翻过二朗山。因山东朋友所坐的航班晚点了,到晚上6时多才到成都市,为赶在二朗山隧道关闭前穿越隧道(因是单向通车)我们开着破旧的69丰吉屁颠屁颠开往二朗山,一路上我们就发现这辆老丰吉的灯光严重不足,在昏暗的照射下我们来到二朗山隧道前,终因时间已过任由我们怎样的解释(开车的是《四川画报》的汪秉宁老师),还是不能放行,没法子我们唯有在凌晨2时翻二朗山,山上起雾了依靠车灯的光根本是没法子行走,我们来个脑筋急转弯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我和中山的大松在车上探出身子打着手电筒照着路,山东的朋友下车用手电探路指挥车车通行,那晚真得给二朗山折腾得够惨的。
随后我分别在99年5月2000年的春节期间,和这次06年7月18日三次由二朗山隧道穿越二朗山,这三次的穿越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