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24 D20
一共睡了五个多小时,起来吃早餐,收拾行囊。不过比想象的要舒服一些,没有那么冷,没再被吵醒。
没走多远水源就已经没了,一对广东的小情侣停下车,送我两瓶水,简单聊几句他们就出发了。中途一个大哥送我一包烟,还有两位送了两瓶水。昨晚遇到我的那辆军车又一次遇到,鸣笛打着招呼。
今天的天气很热,状态也直线下降,昨天走的太多,体能消耗太大,路上不时地吃着东西。
人一旦在荒凉的地方待久了,肯定会无聊,如果没有其他的娱乐,一般都会加大食物的摄取量;并不是饿或者是需要,完全是为了排解寂寞;这也是很多穿越无人区的人,没办法走出来的原因,过早的消耗掉太多的食物,导致后期食物匮乏,体能跟不上,热量也就不上,越走越困难、越没信心,最后殒命荒野。好在我前两天的消耗比较少,现在还可以放心的吃,不会太过紧缺。
地面都已经被烤出油来,看着最后一点儿水,再看看四周没有哪怕一点儿的阴凉,决定休息一下,至少不会让阳光带走我更多的体能。对向一辆警车停了下来;“你去哪?”“前面有个检查站吧?今天就到那。”“一会儿回来我们带上你。”“不用了,全程不搭车,还有多远。”“5公里吧。”几个人还确认了一下答复我,“车上有水吗?”“有,后排的警察递出一瓶矿泉水,两罐红牛。”“谢谢,红牛一罐就可以。”“都拿上,现在喝一瓶。”能喝点饮料的感觉的真好。时间还早不用着急,5公里,也就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又靠到里程桩上休息了一会儿。
边走边告诉自己,以后再也不问司机公里数了,已经一个多小时了,除了戈壁和太阳照射下,地面泛起的水雾,目光所及什么建筑也没有。
好在不时出现的藏羚羊,排解着我的寂寞。拿出摄像机,推个近景看看。少的时候两三只一队,多的十多只一群,在戈壁上寻找着食物。长长的羚羊角,气宇轩昂的走着,看来国家政策还是有用的,这么荒凉的地方,一个个长的都挺富态,胖胖的挺可爱。
两个多小时以后,终于看到检查站,警车也返回,在我身边通过。他们至少少说了一半的路程,走的我心态快要崩溃。对向的汽车,排了很长的队伍,等待着检查证件。一辆刚过检的越野车开到公路等队友,司机跟我聊了两句,递出来一瓶咖啡:“不用了,今天就到这,可以补上水的。”“拿着,留着明天喝。”后座的美女又送我两根香蕉,我现在有点喜欢多遇到点美女了,你永远不知道她们带了多少小食品,对于我这种常年想不起吃零食的人,这一段路吃的水果,都赶上我一年的食量了。
告别后拐往检查站,房间里出来一个年轻的兄弟,不停的在看我,“你好。”我打着招呼,“你好,你是徒步的。”“是的。”“我听说过你。”“听谁说的?”“前面一个骑自行车的,我去给你拿点东西。”说着就跑开了。
走到门口,屋子里面排着长队,大概得有30多人。我也没进去,跟手持钢枪的执勤警察聊着天,这里就他一个正式警察,其余的都是民兵。一个20多岁的兄弟对着我喊了一声:“你是哈尔滨的徒步大哥吧?”所有人的目光都向我聚集过来,我更诧异了,今天这么多人知道我,还知道是哈尔滨的。“是啊,你怎么知道的?”一边把背包卸下放在门口的床铺上,这应该是执勤民兵休息用的,一个什么都没铺的上下铺。“听骑行的说的。”他们大部分人是一个越野车队的,陆续办完手续从里面出来。一个哥们抱着一大堆东西送给我,“不用,不走了,吃的也够,你们留着吧。”“别,留点今晚吃,拿不动就挑些不沉的带路上。前面遇到一个骑行的,说你徒步呢,他说很快就能遇到你,我们早把东西准备好了,想着遇到了给你,没想到这才遇到你。”谁呢?两天前遇到的那两个哥们,今天一直没碰到,应该是休整或者搭车走了。“骑行的?哪人啊。”“广东的。”又是阿琪,这小子骑到哪了?他怎么总能遇到自驾的停车,感觉比我遇到的还多,看来小日子应该不错。
哥们一边说一边往我怀里塞着一大堆东西,有人还要去车里拿,我赶快制止:“这些我也拿不动,别拿了。”最后在我的坚持下他们收回去一些,给我留了两罐牛奶、一包士力架、一盒饼干,还有一包小食品,我也不知道叫什么。
民兵已经让我先上楼了,因为已经造成了狭窄门口的短暂拥堵,好在大家也都着急赶路,合影后就告别离开。
又跟民兵聊了一会儿,这也是集装箱式的房子,他们带我到二楼,最里面的房间,上下铺,行李什么都有,我一个人住,享受。下楼打点水,习惯晚上把水打满,早上他们起的晚,都准备好的话,我可以尽量早出发,不用再找他们要什么补给,但几乎每晚都要消耗至少一瓶水,所以早上水永远不是最高量。
前面的人已经少了许多,我去把证件录入后,就返回楼上。天已经黑了,把所有需要充电的都接上电源,鞋、鞋垫、袜子,都上了电暖器。大家别问我为什么不洗洗?水源紧张,吃的水都是从很远的地方用车拉过来的。户外不比城市,一般出发前,在家我就会拉长洗澡的间隔时间,这样路上可以尽快适应。所以关于个人卫生这么低级的问题,就别问了,真正玩户外的会笑话你的。当然,遇到能洗的地方,我们也不会放过,享受谁不会啊。
今天走了33.77公里。简单吃点东西,钻进睡袋睡下。
2019.9.25 D21
醒来时还天还没亮,吃点东西,收拾完毕,打扫下卫生。下去看看,还没有开门,又回到房间,躺在床上,有床就是舒服。
陆续有走动的声音,他们起床了。背上背包,跟他们道谢离开,今天得快点走,想要到达死人沟,50公里,不知道连续这么多天的高强度,体能还能不能允许。
依旧是反反复复的小漫坡,好在天气不是太热,下午将近3点,历时21天,我终于走到新疆西藏的交接处。藏族风格的大牌楼横跨过公路,上面书写着‘藏西秘境 天上阿里欢迎您’,支上摄像机,拿出我的大旗,留下这一瞬间。与我同时停下来的是对向一辆云南牌照的白色SUV,我们相互帮忙拍照,他们送我一罐红牛,我想要点水,可是他们也没有多余的。
“再见了新疆,西藏我来了,阿里人们欢迎你,我特么也欢迎自己。”这几天给我虐的,已经开始不断爆粗口给自己鼓劲。快步向前方走去,还有很远的路程在等待我呢。进来西藏界,手机就有了信号,相比于前些天真是地狱到天堂,至少可以排解点寂寞。
一辆云南的车停下了,司机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叔,向我咨询了一下前方的路况,送了我一罐红牛,还有一包烟。还有一辆京牌的林肯领航员停下,副驾驶的姐姐的给我两块巧克力和一个橘子,司机给我半包烟。这几天这烟真是全靠司机接济,好在大部分吸烟的人,都会主动问递上一支,有余量的就会多送上一包。
进了阿里界,就开始上坡。天空对比新疆要漂亮一些,明亮了许多,不再是雾蒙蒙的,山坡上的植被也多了一些,泛着淡淡的黄绿色,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道路两旁的排水沟里,残留着些许的雪堆,近涵洞处的土地都是湿润的,有些还有着潺潺的溪流,可以想象,这里的昼夜温差,要比新疆更大,也预示着,我晚上可能没有办法在涵洞下扎营了。
下午5点多的时候,在一处大桥吃了点东西,补充体力,看着前方的车辆走向,应该越过野地里一个小山包,可以节省几公里的路程,思前想后,体力让我没敢做出这个决定。傍晚6点多,到达了红山湖,又一次庆幸,看到刚才所见的山包,后面就是这湖,我需要绕更远的距离才能到达公路。
公路依山傍湖,这个时间还没到天黑得时候,不过湖边的群山,不时的遮挡着下落的夕阳,湖面映衬着红红的晚霞,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不一样的美。原本土黄色的秃山沟壑,在夕阳下更加立体,真正的日照金山,使我流连忘返,忘记了时间。
寒冷来袭,才让我在美景中回过神来,还有很远的路,赶紧赶路吧。离开湖边就是一个大上坡,一辆越野车坐了五个小伙子,在急弯处停了下来,递过两瓶水:“谢谢,不用了,今晚就能到地方,身上够了,谢谢你们,快走吧,这危险。”“加油大哥。”伴着油门声离开。远处的山间平地,有一个野外帐篷,没有灯光,应该是工地的工棚,这荒郊野外,常年这么孤零零的守候在这里,也是够辛苦的。
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野生动物的胆子也大了起来,这个时间才是他们世界。距离公路几米远的地方,两只藏羚羊正在觅食,听到脚步声,抬头用两只发亮的眼睛看着我,直到我走到近前,他们才跑开。食草的动物多了,食肉的动物还远吗?打起精神时刻注意着。
这段路起伏比较大,夜间汽车一般都选择休息,好久才能看到一辆通过,夜空中只有我的脚步声和耳麦中传出的歌声,早已不知道是谁唱的,在唱什么,偶尔换曲的高声调,惊出自己一身冷汗,嘴里面骂着,把声音调小。
还见不到光亮,这么远吗?寒冷和疲惫侵袭着我。10点多钟,对向一辆新疆牌照的罐车路过,停在我身后十几米处。“有什么事情吗?”这么晚,没有什么事情,应该是不会停车的。喊了两声,司机也没有答复,转身刚要离开,他按响了喇叭,是在叫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问道,以为他车出现了什么状况,需要人手,他又没了声音。不情愿的走了过去,这个时间,这种体能状态,我真是不想来回走几十米。来到车前:“您好,有什么事吗?”他从驾驶室里递出一瓶水、一罐红牛、两个苹果、三张馕,原来是送我给养。“谢谢,不用了,应该快到,到那我在补充。”“你今晚要到检查站吗?还有一段距离呢,这么晚你一个人也不害怕,拿上吧,我刚在那过来,什么都没有。”“不能吧,不是说有个小旅店吗?可以买到吃的。”“我没看到,拿上吧。”“来一瓶水就行了,吃的还有,太多也背不动。”“那你把水跟饮料还有苹果拿上。”我收下一瓶水、一个苹果,道谢离开。
真的太感动,我也有亲属、朋友跑货车的,一般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家老小的生计全在这一人身上,这车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不会轻易停车。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司机大哥一个人,居然敢停车送我东西,这份胆量、这种善念,我无法用语言表述。
临近半夜12点,远处看到灯光,终于有盼头了,加快脚步。这就是今天的目的地‘泉水湖检查站’,也就是新藏线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死人沟’。
据传是1957年解放军先遣连队,从新疆进入西藏在此扎营,一夜之间因高反全部牺牲,因此得名死人沟。也有一说是国民党部队逃串于此,全军覆没。这里海拔5118米。
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到房间登记,警察问我今天还走不走了?“不走了,是不是有一个旅店?”“嗯,那就去那休息吧,就在外面。”出了检查站,边上一个小板房,就是旅店了,两个房间,老板是一个藏族小伙,他跟一位反骑的骑友住在里间,我住外间,几张单人床,脏的打铁的行李,最主要的是没又取暖设备,窗户还有一块没了玻璃,往房间里灌着寒风。点了一个泡面,一瓶红茶,这是五天来第一次吃热乎的东西,相当知足。今天又走了49.79公里。
2019.9.26 D22
昨晚躺下很久才睡,中途又被呼吸困难憋醒几回,难受的要命。这地方还真不适合人类生存。
早上迷迷糊糊的醒来,里屋的两位还没有动静,进去拿了一碗泡面,当做早餐。吃完后他们也醒了,又买了点水,结完账就出发了。
公路另一侧的一个湖面,里面半淹着一幢废弃的房子,这是死人沟标志性建筑,没想明白当时为什么把房子建在那个低洼处。早上还是很冷的,背包有些不太舒服,找个里程桩卸下,重新装了一次。
一段短短的平路之后,又是上坡,今天要翻越新藏线第二高达坂‘界山达坂’,地理上属于西藏,因为是两省最近的山,就叫界山了,有两省地理分界线之说。整整14公里,用去我将近6个小时,难度可想而知。到达达坂时,双腿已经不会打弯了,拍照留念。
全国最有味道的山口,当然要做撒泡尿,自此,新藏线上一定要做的三件事,完成了两件‘死人沟里睡过觉,界山达坂撒过尿。’还剩一个‘班公湖里洗过澡’估计今年实现不了了,这个季节,如果我不想浮尸湖面的话。
下山轻松很多,虽然没有近路,但7公里的下坡还是可以放飞自我。但是快乐总是短暂的,坡路的尽头,是一片湖泊,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着片荒漠之中,赋予这片土地一丝生机,这就是‘松木希措’,几只藏羚羊在湖边游荡。远处的雪山群甚是壮观。
拐过这个弯,一段笔直的公路,右侧有一条土路,尽头就是‘红山河机务段’了,全军海拔最高的机务段,肩负着方圆200公里的通信任务。过了这里又开始爬坡,已经不想走了,看来今天冲出无人区的可能性很小了,连续的高强度行走,令我此刻如山压顶,寸步难行。靠在防撞带上大口喘着,两辆军车通过,前面是一辆卡车,放慢车速,副驾驶递出一罐红牛:“加油。”“谢谢。”我有气无力的回应到;第二辆是一辆防暴车,所有窗户都焊着铁网,他们停下车,副驾驶说到“我们带你一程吧。”“谢谢,不用了,实在不行我就前面扎营了。”“那给你两瓶水吧。”说着回身取了两瓶水,打开车门递给我。“谢谢。”
把红牛喝掉,咬着牙爬到坡顶,前面的景色更壮观,雪山近在眼前,如果不是体能不允许,我肯定会过去撒会野。两位开着213吉普的年轻的人,停下车送我瓶饮料,今天的给养我照单全收,因为我就预备了一天的水,早在上午翻山的时候就消耗差不多了,走不出去,必须为明天做打算。
四下打量一下,没有合适的露营点,也没有涵洞,远处的龙木措比刚才的松木希措还要壮观。今天就在湖边扎营,冷点也认了,时间比较早,欣赏下日落吧。离开公路像湖边走去,这里好像是个露天采石场,为了更好的观看风景,我又向半山腰爬去,找了一块两个碎石堆中间的空地,平整一下,支上帐篷,又找了些碎石把四周压上。有拿了几块放进装防潮垫的袋子里,因为远离公路,不知道会不会有野生动物过来,这东西留着防身,抡起来威力还是蛮大的。
风虽然有点大,听着音乐,欣赏着湖畔的日落,也是最近几天最惬意的事了。今天走了29.89公里。
2019.9.27 D23
昨夜又一次被呼吸困难憋醒,这已经是最近4天的第3次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又是开着半面内帐睡着的,太冷了,醒来发现帐篷里面全是冰霜,睡袋上也布满了一层,起来敲打下,防止它化成水珠。太阳还没出来,不想动弹,钻进去维持着体温。
躺在睡袋里吃了早饭。虽然太阳已经升起,但是我等不到它释放热量的时候了,顶着严寒收拾东西出发。沿着湖边的野路穿出去,大概一公里多。上了公路就是大坡,今天要翻越另一座5000+的达坂。连日的奔波使我疲惫不堪,走走停停。又是一个十四公里,到达了‘松西达坂’海拔5248米。山上的经幡随风摇曳,进入西藏界,高一点的山顶都有玛尼堆和经幡,达坂处更是不会缺少,藏民每年节日都会过来绑经幡,有时路过也会绑。这里已经是‘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两个藏族人在山坡的监测点下来,我们相互打着招呼,不久,他们骑摩托离开。回望龙木措,碧水蓝天,湖后的雪山,高耸入云,山顶雪层在阳光的作用下,闪耀着刺眼的光芒,一副天然的风景画卷。
山顶的风依旧很大,没过多停留,直接下山。下坡很短,几个急弯后,依稀可见前方的村落,那应该就是我今天的目的地。开阔的视野,可以使我看清公路的走向,一个大大的反S形。通过连日对这边地貌的了解,放弃寻找近路的打算,这么一片平原地带,如此设计公路,肯定有他的道理。其余的地方不是河滩就应该是湿地,虽然这个季节水量肯定不多,但只要遇到,不是绕路就是会使你疲惫不堪,得不偿失。
想着是快点走,尽快休息,无奈双腿不争气,不接受大脑的指令,令我看着村庄,走了4个小时。一个长坡过后,终于抵达村头,欢迎我的是凛冽的寒风与瞬间飘起的大雪,还不错,那只是风口短暂的迎接仪式。
村庄不大,右侧村旁的山脚下,白塔被经幡包围,这是当地村民每天转塔诵经的地方。早期藏民很多不认识字,所以藏区的每座白塔在修建的时候,里面都会放上经文,转一圈塔就等于念了一遍经文。

藏家门口的孩子,正跟着大人捡拾牛粪,风干的牛粪是他们的烧材,以前做饭取暖都用它。我的到来令孩子们很惊讶,虽然隔着一段距离,还是下意识地躲到母亲的身后。另一侧空旷的草甸上,一个藏族汉子骑着摩托在草原深处不知做了些什么,回来时看到我,直接骑车过来,语言也不通,各说各的算是交流过了。
村部是最繁华的建筑,也是整个村子的中心,一块大石头上刻着‘藏家第一村 松西村 海拔5218米’这里的海拔仅仅比松西达坂低30米而已。这是新藏线,新疆进入西藏的第一个村落,也是这一片256公里无人区的终点站,历时7天,我终于走出了这段魔鬼路程,征服了这片荒无人烟的地带,苦难只有我自己知道。没有什么成功后的喜悦,现在的我,只想放下背包,吃点肉菜,来瓶啤酒,然后舒服的坐一会儿,这就是我的需求。
我对长徒旅行的理解中,有这样一条:‘艰苦的环境中,苦累、空寂,令人放下浮躁的心态,降低自己的欲望,很容易得到满足;同时又憧憬着希望,这一切证明你的存在,还没死去。同时你会感恩一切,包括人为的赠送、关爱和上天的眷顾,即便我是一个没有什么信仰的人;人总是矛盾的,面对浩瀚的宇宙、神奇的自然,知道了自己的渺小,但还是想去征服一切,这可能就是旅行的意义。’
赶紧找一家住宿吧,整点热水洗洗我这饱经沧桑的脸庞,嘴唇已经没有任何光泽,大块的硬痂使它凹凸不平。茶馆不大,进门是一个外接的房间,里面摆放几张臧式桌椅,像我们内地的卡台。把背包放在臧式沙发上,进到里屋,一个没有采光一个黑暗的房间,这屋是小卖店,货架上摆着商品,几个人正在那聊天。
昏暗的光线,也不知道谁是老板,谁是客人?对着空气问了一句:“有什么吃的吗?”“有,你要吃什么?”一个年轻的女子回答到,“都有什么?”“藏面、盖饭。”“什么盖饭?”“土豆、青椒肉?”“不要盖饭,单独来个青椒炒肉行不行,差价我给你补。”“行。”“我自己炒吧,你帮我备料。”她回头用藏语问问年纪大点的女人:“可以。”厨房也不大,她切了点牦牛肉和尖椒,告诉我调料都在哪里。我开始展示厨艺,聊天中得知,女孩23,刚才那年纪大点的女人是她婆婆。一个菜很快就炒完,我端到外屋。“去里面吃吧,有炉子,这里冷。”女子说到。“不了,这就行,我吸烟,里面有孩子。”刚才做饭的时候听到小孩哭闹,看样子也就不到三个月大。进去拿了三个罐装啤酒,7天来最丰盛的一顿。

吃完饭,坐那抽了支烟,跟家里通个电话报平安,然后结账。明天休整一天,先不买给养了,让她们带我到睡觉的房间。门外另一侧的彩钢板房,里面摆了四张床,碎石地面,门都关不严,蓄电池电源。躺在床上,盖着棉被,压着毛毯,还得戴着帽子。
刚迷糊着,女子抱着孩子,领着一个跟他年龄相仿的男孩进来。不是吧?他们一家三口也住这?方不方便不说,这么冷孩子受得了吗?别怪我这么想,在藏区的收费旅店,我还真遇到过,房东一家三口跟我们住一起。好在他们不是,男孩子是部队回来探亲的,到舅舅家串门,没提前打招呼,正巧舅舅全家今天都不在,他进不去,只能住这了。可能是跟他女朋友视频,聊到后半夜才挂掉,我才慢慢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