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桶文化
我从小生活在长三角地区:南京、上海、杭州。期间,在山东的淄博张店也待过三年。现在,闭上眼睛,那些经历似乎都在眼面。那时,长三角地区物质生活水平差不多,贫富贵贱极易区别:体面人家有浴缸和抽水马桶,平民使用手提木制马桶,农民则使用无水旱厕。
在大上海的平民区,街巷内设有露天小便池,人来人往习以为常。你走你的路,我撒我的尿。张店,是淄博市政府所在地,在铁路公寓和政府部门的家属大院,使用的都是无门蹲坑公厕,不记得是否有水冲洗了;单个家庭不设厕所,大多用痰盂、夜壶。一般平民与农村一样,使用旱厕。地区间的差异,仅观厕所便知。这些年,抽水马桶已经遍及全国,有水星级公厕也到处可见。但是,有关厕所文化的差异依然存在,人们各有个的想法和认识。
有历史学家认为:人类文明并非从发明文字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厕所建立开始。这是有道理的,厕所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从农耕时期走向工业化。房车上的厕所文化与国情有关,同样存在着进化演变和差异。据我所知,因条件的限制,最早出现在国内的改装房车,基本采用的都是固定的“黑水箱”,它的弊病和麻烦很快显现并被立马淘汰。这种藏污纳垢的设置不方便排放,也不好清洗,出了状况更不好修理。“高大上”的房车,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运粪车”。于是,房车开始引入国外的“移动式黑水箱”,便于拆卸、拿取和异地倾倒、清洗。虽然,这种马桶的结构颇为现代化,但其本质还是在复制“倒马桶”的动作,只是将“手提木制马桶”换成了塑料马桶而已。只是将大运粪箱体改成了小型箱体而已。厕所文化是有进步表现,但性质差不多。
众所周知,这倒马桶,洗马桶的活计绝非是件愉悦惬意的事儿。你首先要克服自身的厌恶,这里面的东西并非全是自己的。你还得忍受社会的嫌弃、白眼和拒绝。现代的公厕大多有专人管理,倒马桶还算好,有独立的厕所隔断可以解决,但清洗起来就麻烦了,干干净净的公共区域,必遭人嫌,人家会拒绝你使用公厕。国内没那么多的房车营地,且不说找起来不方便,收费也不低,很少有人会光顾。
“移动黑水箱”式马桶,只是在没有更好解决方法时的无奈之举。目前,世界上有更科学的无臭处理方法,可以滤出水份,将其它物质干燥成颗粒,外形象鱼食,颗粒比狗粮小,抓在手上干干净净没有异味,可直接当肥料使用。只是,国内没有卖的,从视频上看,体积也大了些,不适应小型房车使用。
正是有了前瞻考虑,五年前我首先设计了“不设黑水箱”的马桶使用方案,保证从A地到B地,厕所干净无物,解决了有关疑难杂症,使用到现在,感觉良好,少了折腾。一个人出行的时候,都懒得走几十步路上公厕。
打包马桶,五年前在考虑厕所构筑的时候就在网上见到过。之所以不考虑它,一是颜值太差,没有家居感,材质与其它设施不配套。二是价格太贵,货价不符。三、不想污垢存留。
相比之下,目前我的方法依然是最简单,最省钱、最省力,最环保、更科学的方法。买那种外形与材质和家居马桶相近的,尺寸小的,价格便宜的就行(无水箱陶瓷的也行)。没有任何必须去购买冠以房车两字的、价格昂贵的马桶。因为,它只是外形漂亮点、其实与旧时代的“木制马桶”差不多。我们不想回到旧社会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