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从缅甸腊戍到中国昆明的公路,它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于1938年开始紧急修建的,从中国昆明到缅甸腊戍,再与那里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仰光港。
1937年底,滇缅公路沿线近30个县的劳工约20万人被征集来建设这条公路,这些人中,有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因青壮年大部分都应征入伍。筑路大军中有多个民族,汉、彝、傣、景颇……随着公路向西延伸,修路的成员就以当地少数民族为主体了。他们没有先进的工程设备,用大石碾等传统工具,在一批专家的指导下支撑着公路向前。1938年8月底,经过20多万人的艰苦努力,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瞩目的滇缅公路终于通车。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滇缅公路国内段改称昆畹公路,1990年又改为320线。随着历史的变迁,老滇缅路的影子越来越少;随着云南驿这十二公里老滇缅路的消逝,能让人们留下那段抗战历史的记忆越来越少……据1957年的路况调查资料,滇缅公路弯道半径小于20米的弯道有近千个,有的弯道半径仅有8米;纵坡大于9%的有500多段,有的达18%以上;有近千道临时式涵洞,上百座临时式、半永久式的桥梁。如今,这条大通道从昆明至龙陵573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今天的昆(明)瑞(丽)公路,与刚通车时的滇缅公路相比,里程缩短了250多公里。 滇缅公路起于昆明止于缅甸腊戍,全长1146.1公里,云南段全长959.4公里,其中昆明至下关段已于1935年修通土路;缅甸段186.7公里。经与缅英当局商定:中国在原来已筑成的昆明至下关公路的基础上,负责修筑下关到畹町中国境内的路段,全长547.8公里;缅方负责修筑腊戍至畹町的缅境段,以一年为限。1937年底,云南10多个民族共同组成20万人的筑路大军,开始修建滇缅公路。
他们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肩挑锄刨,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日夜奋战。1938 年 8 月 31 日,经过 9 个月的艰苦奋斗,滇缅公路终于提前竣工通车。与此同时,缅甸境内的路段也在预期内完成,使得滇缅公路与腊仰铁路相连。 1938 年底,首批军需物资经滇缅公路运入昆明。 这是一条被称为“用手指刻出来的公路”,筑路难度令人唏嘘,工程进度让人惊叹。
当时,云南的青壮年大都到前线参加抗战,留下的多是妇女、孩子、老人。他们在严重缺乏筑路装备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用最原始的工具创造着筑路奇迹:没有炸药,就用火烧红岩石,浇水“爆破”;没有压路机,就用人力拖动大石碾平整路面……他们随时面临着危险,在悬崖峭壁施工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深谷;在岩石下、洞穴内栖身,冬天忍受严寒,夏天要抵御疟疾等传染病的威胁。这是一条血肉筑成的道路,它穿越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共翻越6座大山,穿过8处悬崖峭壁、跨过5条大江大河,不少于3000人的筑路工人献出了生命,其中包括8名工程技术人员。
[ 本帖最后由 遥控人com 于 2015-10-23 16:2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