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694|回复: 3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鉴赏--芭蕉

[复制链接]

409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普拉多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注册2007-11-1

春雨行动2012阿拉善英雄会幕后英雄2013阿拉善英雄会英雄2013阿拉善英雄会优秀领队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2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高启
静遶绿阴行,
闻听雨声卧。
还有感秋诗,
窗前书叶破。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沙发
发表于 2008-10-31 21:23 | 只看该作者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
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
廉外钟来月初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
枝头谁见花惊处?袅袅微风簌簌霜。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38

主题

1010

帖子

1878

积分

e族大天使

Rank: 3Rank: 3

注册2008-4-4
板凳
发表于 2008-10-31 21:23 | 只看该作者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地板
发表于 2008-11-16 20:27 | 只看该作者
11111111111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5#
发表于 2008-11-16 20:42 | 只看该作者
幽梦影
张潮的警句

论何者为宜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蓺花可以邀蝶,垒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
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
梅边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竹旁之石宜瘦,盆内之石宜巧。
有青山方有绿水,水惟借色于山;有美酒便有佳诗,诗亦乞灵于酒。
镜不幸而遇嫫母,砚不幸而遇俗子,剑不幸而遇庸
将,皆无可奈何之事。

论花与美人

花不可见其落,月不可见其沉,美人不可见其夭。
种花须见其开,待月须见其满,著作须见其成,美人须见其畅适,方有实际;否则皆为虚设。
看晓妆宜于传粉之后。
貌有丑而可观者,有虽不丑而不足观者;文有不通而可爱者,有虽通而极可厌者。此未易与浅人道也。
以爱花之心爱美人,则领略自饶别趣;以爱美人之心爱花,则护惜倍有深情。
美人之胜于花者,解语也;花之胜于美人者,生香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香而解语者也。
养花胆瓶,其式之高低大小须与花相称;而色之浅深浓淡,又须与花相反。
凡花色之娇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层者多不结实。甚矣全才之难也!兼之者,其惟莲乎。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天下无书则已,有则必当读;无酒则已,有则必当饮;无名山则已,有则必当游;无花月则已,有则必当赏玩;无才子佳人则已,有则必当爱慕怜惜。
娇颜陋质,不与镜为仇,亦以镜为无知之死物耳;使镜而有知,必遭扑破矣。
买得一枝好花,犹且爱护而怜惜之;矧其为“解语花”乎!
若无诗酒,则山水为具文;若无佳丽,则花月皆虚设。才子而美姿容,佳人而工著作,断不能永年者。匪独为造物之所忌,盖此种原不独为一时之宝,乃古今万世之宝,故不欲久留人世以取亵耳。

论 山 水
物之能感人者:在天莫如月,在乐莫如琴,在动物莫如鹃,在植物莫如柳。
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昔人云:“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予益一语云:“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
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执著;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邱壑深邃;书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游历之山水,不必过求其妙,若因之卜居,则不可不求其妙。
笋为蔬中尤物;荔枝为果中尤物;蟹为水族中尤物;酒为饮食中尤物;月为天文中尤物;西湖为山水中尤物词曲为文字中尤物。
游玩山水,亦复有缘;苟机缘未至,则虽近在数十里之内,亦无暇到也。
镜中之影,著色人物也,月下之影,写意人物也;镜中之影,钩边画也,月下之影,没骨画也。月中山河之影,天文中地理也;水中星月之象,地理中天文也。

论 春 秋
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
古人以冬为“三馀”,予谓当以夏为“三馀”:晨起者夜之馀;夜坐者昼之馀;午睡者应守人事之馀。古人诗曰:“我爱夏日长。”洵不诬也。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
诗文之体得秋气为佳;词曲之体得春气为佳。

论 声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
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入耳声也。
闻鹅声如在白门;闻橹声如在三吴;闻滩声如在浙江;闻羸马项下铃铎声,如在长安道上。
凡声皆宜远听;惟琴声则远近皆宜。
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梵呗,觉耳中别有不同。
水之为声有四:有瀑布声,有流水声,有滩声,有沟浍声。风之为声有三:有松涛声,有秋叶声,有波浪声。雨之为声有二:有梧叶荷叶上声,有承檐溜竹筩中声。

论  雨
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
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书;秋雨如挽歌。
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
吾欲致书雨师:春雨宜始于上元节后,至清明十日前之内,及谷雨节中;夏雨宜于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后;秋雨宜于孟秋季秋之上下二旬;至若三冬,正可不必雨也。

论 风 月
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迟上。
月下听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意益笃。
玩月之法:皎洁则宜仰观,朦胧则宜俯视。
春风如酒;夏风如茗;秋风如烟;冬风如薑芥。

论闲与友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
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所托者异,而名亦因之。此友道之所以可贵也。
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
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一介之士,必有密友。密友不必定是刎颈之交。大率虽千百里之遥,皆可相信,而不为浮言所动;闻有谤之者,即多方为之辩析而后已;事之宜行宜止者,代为筹画决断;或事当利害关头,有所需而后济者,即不必与闻,亦不虑其负我与否,竟为力承其事,此皆所谓密友也。
求知己于朋友易;求知己于妻妾难;求知己于君臣则尤难之难。
发前人未发之论,方是奇书;言与妻子难言之情,乃为密友。
乡居须得良朋始佳。若田夫樵子,仅能辨五谷而测晴雨,久且数未免生厌矣。而友之中又当以能诗为第一,能谈次之,能画次之,能歌又次之,解觞政者又次之。

论书与读书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
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厢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读书最乐,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究之怒处亦乐处也。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文人读武事,大都纸上谈兵;武将论文章,半属道听途说。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昔人欲以十年读书,十年游山,十年检藏。予谓检藏尽可不必十年,只二三载足矣。若读书与游山,虽或相倍蓰,恐亦不足以偿所愿也。必也如黄九烟前辈之所云,“人生必三百岁”而后可乎?
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盖穷则语多感慨,易于见长耳。若富贵中人,既不可爱贫叹贱,所谈者不过风云月露而已,诗安得佳?苟思所变,计惟有出游一法。即以所见之山川风土,物产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馀,或值旱涝灾祸之后,无一不可寓之诗中。借他人之穷
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

论一般生活
“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宁为小人之所骂,毋为君子之所鄙;宁为盲主司之所摈弃,毋为诸名宿之所不知。
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
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烟雨也;境有言之极雅,而实难堪者,贫病也;声有言之极韵,而实粗鄙者,卖花声也。
躬耕吾所不能,学灌园而已矣;樵薪吾所不能,学剃草而已矣。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
窗内人于窗纸上作字,吾于窗外观之,极佳。
宁为花中之萱草,毋为鸟中之杜鹃。
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
胸藏邱壑,城市不异山林;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
清宵独坐,邀月言愁;良夜孤眠,呼蛩语恨。
居城市中,当以画幅当山水,以盆景当苑囿,以书籍当朋友。
延名师训子弟,入名山习举业,丐名士代捉刀,三者都无是处。
方外不必戒酒,但须戒俗;红裙不必通文,但须得趣。
厌催租之败意,亟宜早完粮;喜老衲之谈禅,难免常常布施。
万事可忘,难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酒可以当茶,茶不可以当酒;诗可以当文,文不可以当诗;曲可以当词,词不可以当曲;月可以当灯,灯不可以当月;笔可以当口,口不可以当笔;婢可以当奴,奴不可以当婢。
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忙人园亭,宜与住宅相连;闲人园亭,不妨与住宅相远。
有山林隐逸之乐而不知享者:渔樵也,农圃也,缁黄也。有园亭姬妾之乐而不能享,不善享者:富商也,大僚也。
痛可忍,而痒不可忍;苦可耐,而酸不可耐。
闲人之砚,固欲其佳;而忙人之砚,尤不可不佳。娱情之妾,固欲其美;而广嗣之妾,亦不可不美。
鹤令人逸;马令人俊;兰令人幽;松令人古。
予尝欲建一无遮大会,一祭历代才子,一祭历代佳人。俟遇有真正高僧,即当为之。
美味以大嚼尽之,奇境以粗游了之,深情以浅语传之,良辰以酒食度之,富贵以骄奢处之,俱失造化本怀。

[ 本帖最后由 悦之无因 于 2008-11-19 07:58 编辑 ]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6#
发表于 2008-11-16 20:43 | 只看该作者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
?[原评]
?孙恺似曰:深得此中真趣,固难为不知者道。
?王景州曰:如无好友,即红友亦可也。
?
?[述论]
?经传,经指经典著作,传是后人对经典著作的笺注和阐发。所谓史鉴,史指的是

《史记》之类的纪传体历史著作,鉴指的是《资治通鉴》之类的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
  经传写作的目的,是要教化人伦,整齐风俗,要使人人为尧舜、成圣贤;史鉴的目的,是要

记述历史,描写兴亡,使后人明白成败祸福,皆由人造,并且要使得社会得治理,能安宁。
?
  成圣贤,重在心灵的修养和完善;治天下,则重在一个善识兴亡和经世致用。
?
  经传是处理自己的学问,必须静坐默读,加以身体力行;史鉴是治世的学问,则要与朋友共读,

细细切磋揣摸。
?
  静坐默读,才能专心地体味咀嚼,正如释加牟尼佛所说的:“如饮杯水,冷暧自知。”别人说

不得,替不得。《西游记》中唐僧成佛,总须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步步亲履,孙悟空替不得,

猪悟能背不得。
?
  因为无论是儒家的经典,还是佛教或者道教的经藏,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人为什么

要生存的问题。你不要管它是在宣传什么,或者是天堂,或者是地狱;要么是神仙,要么是佛道;

抑或是天龙八部,抑或是牛鬼蛇神,等等。依照《易经》中《系辞》的说法:
?
  圣人以神道设教。
?
  所有的宗教神道等,都是圣人为了教化人民而设立起来的一种方便法门而已。所以,所有的

经书上所讲的道理,也都是在于让人们生存幸福,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叫做解脱、超越,

得大自在。
?
  这些地方,都应该慎重体会,慢慢理解,急不得也躁不得。有的人读经书,只知道什么神奇怪

异,包括什么功能法术之类,往往就生活在了一种半神半鬼的状态之中,的确很可怕。不仅没

有解决了自己心中的烦恼,反而更增加了精神上的负担和恐惧,就成了那些走火入魔者。其实,

这也就违背了祖师们创教的目的和初衷了。
?
  因为无论怎么样,宗教都是由人创立起来的,上帝或者神仙、佛祖、天堂和地狱等神秘的事

物,也都是人类自己创立起来的。
?
  我们一再强调这样一种观点:当人类有了社会的雏形,有位智者想把大家都统一起来,就得

找到一个核心。他终于找到了,那就是人类的心灵,但又没法说清楚。于是,他便把人类心灵

中善良的部分划出来建立了一个天堂,再把我们心灵中阴暗的部分划出来建立了一座地狱。
?
这一下,人们看清了,明白了宇宙中有一个天堂和地狱,做好事就可以到天堂去享福,做坏事

就要下到地狱里去受苦,所以也就再也不敢去为非作歹了,社会相对也就安定了。
?
  等到第二个智者站出来,便把天堂与地狱完善起来,建立了一整套宗教神灵体系和祈祷仪式,

把大家紧紧地维系在这种虚幻的精神王国里。其实,我们大家生活在这个世间,本来就已经

很苦了。如果再深受宗教的精神压力,并且把自己捆绑在这无形的枷锁上,也就永远也没有个

翻身的日子了。
?
  宗教可以解决暂时的身心问题,但也解决不了根本的真理,所以宗教一直在不停地改革和发

展。而那些真正觉悟了的人,几乎都是由宗教开始,但却最终超越了宗教!也就是说,人们要

真正觉悟,就得要超越宗教本身。
?
  翻开宗教经典,多少无上真经,最后都揭示了这一真理。所以便有了那第三者的出现,他给

人们指出:天堂是你心灵中最善良的部分,地狱是你心灵中最丑恶的部分。这天堂与地狱不在

身外,就在你的心灵之中。所以,不要到身外去求法,也不要到心外去觅佛和上帝!
?
  《金刚经》、《心经》、《坛经》等佛教经典是这样说的,《老子》、《庄子》、《关尹

子》、《性命圭旨》等道教经典也是这样说的,《论语》、《孟子》、《礼记》等儒家经典

也都是这样说的!这就要读者认真地自己用心去读,去领会和感受。必须有了真正的心得体

会,才能够真正受益!
?
  至于历史通鉴,再现的全是真实的历史过程,有得失成败、兴亡盛衰。历史是由人来写成的,

由于人格条件的不同,谁都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谱写着自己的历史,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一切都在于我

们自己手中的笔。历史的过程,是由昨天、今天和明天来构成的。别人的昨天,可以提醒我的

今天,从而导致我们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明天。为了有一个更好的明天,人们都在借鉴着别人的

昨天,所以就要读历史。
?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正得失。以古为鉴,

就是在读历史;以人为鉴,就是交朋友。读历史,可以知道人类发展的规律;交朋友,可以知道

自己的长短。
?
  如果我们把史鉴拿来与朋共读,方能够清楚地明辨是非,既提高了客观的史识,又实施了自

己的政治才抱。既可以指点古今,又可以评判得失,自然对自己的做人处世有利了。?再说,

治理天下乃是众人之事,一个人是独力难支的,所以必须依靠朋友。这样以来,也可以吸取教

训,大家还能够在一起争论曲直,而则且促进了情谊。
?
  读书的方法,以及所读书籍的种类不同,正可以造成不同的效果。

[ 本帖最后由 悦之无因 于 2008-11-19 07:55 编辑 ]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7#
发表于 2008-11-16 20:43 | 只看该作者
无善无恶是圣人;善多恶少是贤者;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有
  善无恶是仙佛。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8#
发表于 2008-11-16 20:44 | 只看该作者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
  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
  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
  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宋宗为知己;鹅以右
  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松
  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9#
发表于 2008-11-16 20:44 | 只看该作者
为月忧云;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10#
发表于 2008-11-16 20:44 | 只看该作者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
  萝;人不可以无癖。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11#
发表于 2008-11-16 20:45 | 只看该作者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
  风声;水际听内乃声;方不虚生此耳。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
  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
  鳞虫中金鱼;羽虫中紫燕;可云物类神仙,正如东方曼倩避世金马门,人不得而
  害之。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12#
发表于 2008-11-16 20:45 | 只看该作者
入世须学东方曼倩;出世须学佛印了元。
东方朔!字曼倩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西汉辞赋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东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佛印了元

了元俗姓林,江西饶州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他三岁时,便通读《论语》及诸家之诗,五岁时已能诵诗三千首,而且出口成章,众人都称之为神童。

林公子虽然熟读儒家经典,但却喜爱佛教。一天,他闲游竹林寺,无意中看到一本《首楞严经》,一见如故,爱不释手。他决心出家,但父母不答应,一定要他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公子说,那些都是过眼云烟,身外之物,唯有佛教真理,亘古长新。又说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往生净土,安乐吉祥。父母实在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出家。他便由林家公子变成了元和尚。

了元起初在承天寺作住持,后来移住淮山、庐山、金山、焦山、大仰山和云居山等地。因四住云居山,所以称“云居了元禅师”。又因宋神宗赐给他佛印的宝号,所以又称佛印和尚。他是北宋云门宗的重要传人,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道望很高,与文人关系非常亲密。大名鼎鼎的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也不得不委身其门下,推他为青松社社主。大文豪苏东坡对了元禅师,更是赞不绝口,两人之间过往尤密,递相唱酬。通过与文人雅士的交往,了元将禅宗推向文人士大夫,既使禅宗世俗化,又使禅宗雅而不俗。

斗对奇趣

佛印与苏轼频频往来,谈论诗文,题诗斗对,相互唱和。苏轼曾多次劝佛印入仕为官,但看破红尘的佛印却无心做官,只想在佛门之内找点精神依托。苏轼见佛印矢志难移,只好放弃劝他为官的念头,对佛印更加敬佩。

一天,适值大雪,苏轼独自一人在杭州太守府房里一面吃鱼喝酒,一面填词。为了推敲一个句子,他停下筷子眺望着窗外的雪景。忽然,他发现佛印不声不响地踏着雪,朝自己的书房走来。“残渣余肴,杯盘狼藉,怎好用来待客?”想到此,苏轼赶忙把鱼、菜盘子放到一个书架顶上,又连忙收藏起酒具,装出一心一意推敲词句的样子。

谁知这佛印和尚脚快、眼快、鼻子更尖,进门一见苏轼的神色,又嗅嗅屋内气味,看看房间的摆设,便猜知苏轼一定有什么秘密。他不愿直按说出来,便欲擒故纵,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向苏轼请教“苏”的写法。苏轼当时并未认真想,便随口答道:“草头下边,左边是鱼,右边是禾。”佛印一听笑着问:“把草头和鱼字换个位置行不行?”苏轼还是没有觉察到佛印话里有话,只是一个劲地摇头、摆手。

佛印知道苏轼已经上了圈套,微笑着指指书架上的菜盘子,说:“那就把鱼从上面挪下来吧!”

苏轼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佛印的心思。二人抚掌大笑,便就着那些残鱼剩菜,在书房里开怀畅饮起来。

第二天,苏轼到佛印的住处去回访佛印。苏轼一进门坐下,便有一股鱼肉的香味和酒气冲鼻而来。苏轼四下里望了望,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痕迹。他见房内除了一只大磬外,别无可藏鱼、酒之处,心中便有了主意。

佛印见苏轼东张西望,像猫找耗子似的神情,明知他已发现了自己的秘密,却故意装作没看见,不露声色地等待着。

苏轼见佛印没有反应,便说:“今天请你对对联。”佛印一听苏轼要与自己对对联,不知是计,心中十分高兴。说:“请出上联。”苏轼笑着出了幅上联:

“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副人们常用的对联。还想用这个来难我啊?”便不假思索地顺口对道:

“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轼大笑道:“哈哈!既然磬(庆)里有鱼(余),为何还不拿出来让我尝尝?”

佛印这才发现自己上了当,笑盈盈地从磬里端出鱼和酒,关了房门,与苏轼举杯共饮。

一天傍晚,苏轼偕好友佛印泛舟赤壁长江之上,船小风轻,随波逐流,二人在船上开怀痛饮,谈笑风生。时值深秋,金风飒飒,水波粼粼,大江两岸,景色迷人。酒过半酣,佛印说:“难得有如此好的景致,学士出一联贫僧来对如何?”

苏轼颔首印可。过了一会儿,苏东坡用手往江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循指望去,只见大江左岸上农夫罢耕而去,游人踏月而归,不解东坡用意何在。正疑惑间,只见河岸上有一只大黄狗正在狼吞虎咽地啃骨头吃,顿有所悟,欲言又止,只是哈哈一笑,将自己手中那柄题有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水中。东坡起初不解其意,稍一寻思,方知佛印此举之用心。此时二人心照不宣,无声胜有声,乃相对抚掌大笑不止。

原来,他们二人这一系列举动、表情、手势的含义,正好是一副精巧的谐音双关哑联。按表层含义解释,就是: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但若按深层含义理解,此联又可为:

狗啃和尚骨,

水流东坡尸。

多么诙谐、幽默、风趣!苏轼虽屡遭贬谪,蒙受莫须有之冤,性情仍然开朗如此,可见他的胸怀是多么广阔,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显示出他那生动活泼的人格。

又有一次,他与佛印外出游玩时,东坡见村姑挑着稻禾从田里上来,忙拉佛印看。佛印看后红着脸,四处张望,见山前有位樵夫,正在砍伐一株朽烂了的老树,又指给东坡看。原来两人仍是在斗哑联:

村姑田里挑禾上(和尚);

樵夫山前伐朽才(秀才)。

可见两人的才智之高是到了何等的程度。

牛屎与佛

佛印与苏东坡非常投合,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

一天,他们又斗起禅机来。苏东坡首先问道:“印老,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毫不犹豫地回答:“学士像一尊佛。”接着又反问东坡:“你看老僧像什么?”

苏东坡见佛印穿了一件黑色僧袍,人又长得胖,盘腿坐在那里,黑乎乎的一堆,便脱口而出,说:“和尚像一堆牛屎。”

佛印听了,默然不语,闭目养神。

东坡回到家里,高兴地对苏小妹说:“妹妹,我与佛印斗禅机从来没有赢过,今天真走运,斗得他哑口无言。”便把二人斗机锋的经过,绘声绘色地讲了一番。

苏小妹听后,讥笑道:“哥哥今天输了个尽光,还自以为大获全胜呢!”

苏东坡瞪大了眼睛,满脸迷惑。苏小妹说道:“哥哥,佛与牛屎,哪个名贵?”

苏东坡说:“当然是佛喽!”

苏小妹说:“印老的见处是佛,哥哥的见处是牛屎。请问,谁高谁低?印老心中装的是佛,所以他看人人都是佛,哥哥一开口就是牛屎,你心中装的是什么?他既然获胜,便见好就收,还同你罗嗦什么,你就认输了吧!”

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说这次又栽在老和尚的手里了,他发誓要赢回来。

一屁过江来

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自认为很满意的诗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偈赞叹佛的定力,哪怕八风劲吹,佛也照样不摇不动,端然稳坐在紫金莲上。这既是对佛的定力的称赞,也是苏学士对自己定力的评价。偈写好后,东坡越看越得意,心想:“此偈一定能受到老和尚的另眼相看。”于是决定送给佛印观赏。

东坡派小厮送偈,并一再叮嘱小厮听候佛印的回信。不久,送偈的小厮回来了,只说偈已送给和尚,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东坡急了,忙问:“和尚的回信呢?”

小厮说:“没有回信。若有回信,小的怎敢不呈给老爷呢!”

东坡又问:“那么,和尚看了我的偈后说些什么话,你总该记得吧?”

小厮说:“没说什么呀!”

东坡火了:“放屁,这样好的偈,和尚看了能一言不发?”

小厮一见主人生气了,这才结结巴巴地解释说:“其他的话没有,‘放屁’这话儿倒是有的。老和尚看了之后,就说‘放屁’,然后便把偈文丢在地上了。”

“胡说!”东坡听了气得七窍生烟,连骂小厮不中用,又说佛印和尚老昏了头。最后索性划船,亲自去找老和尚算帐。

东坡气冲冲地去见佛印,老远就嚷道:“印老,刚才我呈偈请教,有什么不妥,望明白开示!”

佛印笑着问:“真的是‘八风吹不动’?”

东坡说:“当然,当然!”

佛印又问:“那怎么一个‘屁’就把你‘吹’过江了呢?”

东坡不禁哑然失笑,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哈,又栽在你的手里了。”

[ 本帖最后由 悦之无因 于 2008-11-19 07:30 编辑 ]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13#
发表于 2008-11-16 20:50 | 只看该作者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14#
发表于 2008-11-16 20:51 | 只看该作者
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
  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15#
发表于 2008-11-16 20:53 | 只看该作者
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行书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轻裘,正是佳
  处。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16#
发表于 2008-11-16 20:55 | 只看该作者
 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17#
发表于 2008-11-16 20:58 | 只看该作者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之襟怀。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18#
发表于 2008-11-18 21:48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
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19#
发表于 2008-11-18 21:49 | 只看该作者
方外不必戒酒, 但须戒俗; 红裙不必通文, 但须得趣。

25

主题

2887

帖子

4394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8-3-18
20#
发表于 2008-11-18 21:50 | 只看该作者
方外不必戒酒, 但须戒俗; 红裙不必通文, 但须得趣。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5-2-5 17:40 , Processed in 0.059019 second(s), Total 9, Slave 8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