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气候总体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全县气温较高,多年平均温度19.3℃,极端高温达39.9℃。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全年无霜期达320天。年平均降雨量970毫米,且多集中在6~10月,干湿季分明。县境内年均日照时数达2257.7小时,太阳辐射量为120~130千卡/平方厘米.年,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光热资源极为丰富。 
宁南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薯类;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蚕桑、烤烟、油桐、蔬菜、水果等,尤以蚕桑、甘蔗、烤烟的优质高产久负盛名。全县目前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植物1400余种,据专家考证,还有多种植物(包括作物)可在宁南引种。

10:10,到普格县城.

主要大街,春节期间,人不多.
普格县位于自治州东南部,幅员面积1918平方公里,人口14万。境内风光秀美,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螺髻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它集野、奇、峻、幽、险、秀等特征和“冰川湖泊、冰川刻槽、角峰刃脊、杜鹊花海、温泉瀑布”等胜景绝色,被誉为世界古冰川博物园。普格是个生长神话的地方。县境内耶底乡的日都迪散是彝族传统火把节的发祥地。

普格是"火把之乡".看看它的路灯.
[转贴]火把节 彝族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祭祀性节日。在凉山居住的彝族人,至今还保留着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文化传统。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的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结。 习俗 按彝族的传统习俗,火把节要过三天,第一天清晨,男人聚集河边杀猪、宰牛、打羊分肉;妇女在家忙着煮荞馍、磨糌粑面,准备以后两天的熟食,这一天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每家要杀一只鸡,察看鸡舌、鸡胆、鸡股以占卜来年的吉凶,并烧鸡祭祖,祈盼阖家平安、牲畜兴旺。第二天,四乡八部的人们穿带节日的盛装从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寨潮水般涌向青山环抱的火把场。这天的活动可谓精彩纷呈,传统项目有斗牛、赛马、斗羊、摔跤、斗鸡、爬杆、抢羊、射击、赛歌、选美、赛衣、老鹰捉小鸡、跳“集乐荷”舞、耍火把、打情火等。 活动极富原始情趣和乡土气息。第三天继续前一天未完的活动。太阳映红了天边,他普牵着获胜牛,阿衣抱着不败的雄鸡,小伙子簇拥着“火把美女”、阿米米紧跟摔跤英雄回到山寨,点燃用蒿枝或细竹扎成的火把举行神圣的“送火”仪式。火把节万众欢腾的高潮来临,彝家男女老少高举心中的火把,欢庆丰收,祈祷平安,祝福吉祥。 火把节是大小凉山彝族人的“狂欢节”,是阿哥阿妹男欢女爱的“情人节”。明代文人杨升庵对火把节狂欢之夜的盛况先赞叹不已,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句:“云披红日恰含山,烈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彝族谚语形容火把节为:“苦什”(过年)是嘴巴的节日,“都则”(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 火把节古老民俗保持得最完整、最具特色、最隆重的要数凉州的布拖、普格两县,它们是凉山火把节的中心,被誉为“火把之乡”。两县除县城过火把节外,布拖县还有拖觉镇、依蒙镇;普格县有西洛镇、螺髻山镇,都是极佳的拍摄地。 时间 火把节的传统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但由于地方不同,在此时间的前后都是正常的。可以轮流拍摄各地的火把节。布拖、普格两县过火把节大体的规律是:布拖县为公历的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依蒙镇、拖觉镇先过,县城最后过。普格县为公历的八月六日至十四日,也是西洛镇、螺髻山镇在前,县城在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9 18:39:1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