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世界铁路史的奇迹--成昆铁路 -------------------------------------------------------------------------------- 1984年12月8日,美国纽约哈德逊湾。早晨的浓雾已经散尽。市中心曼哈顿开始了往日的喧嚣。冬日难得的阳光照耀着39层高的联合国大厦,在它那大片玻璃幕墙上反射出闪烁的光晕。就在这一天,这座为世人所瞩目的大厦,注定再一次成为世界新闻的热点。 上午10点功分,联合国官员在会议大厅里向各国代表郑重宣布:象征人类征服大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三件礼物,被评为联合国特别奖。这三件礼物是:中国,成昆铁路象牙雕刻艺术品;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它们分别代表了人类在20世纪创造的三项伟大杰作,三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 这一天,也许是联合国这个矛盾纷繁、论辩迭出的国际机构最为轻松的一天,此时,大厅里气氛热烈,不同肤色、不同国别的外交官们纷纷走到中、美、苏三国代表团的座席前,向他们表达人类共有的情感。 成昆铁路象牙雕刻是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一件精美礼品,此次被排在三件礼品特别奖的首位。它艺术地浓缩了中国在险峻山区修建一条铁路干线的伟大创举。成昆铁路穿越地质大断裂带,设计难度之大和工程之艰巨,均属前所未有。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曾被外国专家断定为"修路禁区"。而成昆铁路的修筑,为人类在险峻复杂的山区建设高标准的铁路创造了成功的范例,堪称世界筑路史上的辉煌奇迹。 然而,这条铁路修建的初衷,却是为了备战。 1964年8月,美国第七舰队125艘军舰、600余架飞机开进北部湾,悍然袭击越南北部,美军炸弹丢到了中国边界。白宫扬言要教训中国。 "成昆铁路要快修!"毛泽东声如雷霆。审视60年代前后的国际背景,毫无疑问,成昆铁路建设的上马要以大决战的姿态进行,首先是从战略上考虑的,在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年轻的共和国刚刚走出饥饿困境,又面临反华浪潮的重重包围。毛泽东告诫全国:"要准备打仗,准备大打,准备打常规战争,也要准备打核战争!" 于是,伴随着中国大三线的建设,成昆铁路的修筑拉开了序幕。众所周知,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中国70%的工业均分布于沿海,而对于新中国当时脆弱的防空力量,很难抵御敌人的空中打击,于是,从当时的国际环境考虑,中央作出了将一部分与国防有关的电子、能源、航空、兵器等相关工业相继内迁的决定,当时有人给这项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工业"大搬家",起名"大三线建设"。 三线地区,是相对于一、二线地区而言。从广义上讲,三线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鸟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13个省、市、自治区的全部和部分地区。通俗地说,三线建设就是将工业设备搬进内陆的大山深处,以保存自己的力量。 一部恢宏的中国大三线史诗,一首气壮山河的钢铁交响曲,发韧于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缜密思维。 为了配合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及一部分国防工厂设备进入云南,修路迫在眉睫,毛泽东对前去赴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的彭德怀说:"铁路修不好,我睡不好觉,没有钱,把我的工资拿出来,没有路,骑毛驴去,没有铁轨,把沿海铁路拆下来,一定要把成昆铁路打通。" 周恩来在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关于铁道兵工作的一份报告上批示:"修成昆路,朱委员长提议,主席同意,使用铁道兵修。" 于是,中央军委决定调遣铁道兵5个师,扩编到18万人,参加成昆铁路的大决战,并统一由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领导。 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随即发布命令:"川黔、贵昆、成昆三条铁路同时开工,加快进度。首先,抢通川黔,要求1965年10月1日通车,贵昆线1966年10月1日通车,最后,集中所有兵力决战成昆,采取南北并进,西昌会师的方案,争取于1969年7月1日建成通车。"命令以雷霞万钧之势,迅速传达到每个施工工地,40万筑路大军在西南山地全面开花,连克川黔、贵昆两线,气势磅碍的成昆大决战全面打响! 成昆铁路自成都经彭山、眉山、夹江、峨边、甘洛、喜德、西昌、德昌、元谋、禄丰、安宁而抵昆明。铁路涉及范围包括四川、云南两省7个地、市(州)和其所属的扔个县、市,共13.6万平方公里。沿线物产丰富,资源丰富,位于川西平原的成都至峨眉段,素有"川西粮仓"之称,四川省的西昌地区和云南省的元谋至昆明一带,也盛产粮食和经济作物。沿线蕴藏着煤、铁、铜、铝、锌、石棉、磷、岩盐等多种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开发前景十分迷人,成昆铁路建成后,北衔宝成、成渝铁路,南挽贵昆、昆河铁路,是我国铁路网中的重要干线,对于改善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密切西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建立机动灵活的战略大后方,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 展和巩固国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成昆线路所经地区,由于受历次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有500公里位于裂度为7度到9度的地震区,其中8度到9度的有200公里。沿线有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因受强烈构造作用大多比较破碎。有些地段是含盐、含硝、含石膏地层。在成都和昆明附近,以及安宁河、金沙江、龙川江等河谷内,还分布着"成都粘土"、 "昔格达层"、"龙街粉砂"、"元谋组"等特殊性质的地层。五花八门的地质现象,使其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沿线地下水发育,有的断层隙水的涌水量每昼夜达2万吨。还有膨胀性的含盐、含石膏地层中的地下水,并具有高浓度的硫酸盐侵蚀性。 沿线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多端。不同区段和同一段的不同高度;常常呈现令人惊异的各种气候。当地民谣中有"金沙江的太阳,泸沽湖的风,普雄下雨就过冬"和"山高一丈,大不一样"的说法,多变的气候和明显的日温差,使岩石剧烈风化,即使是坚硬的花岗岩,风化厚度也达10-30米。在此气候条件下,岩石在开挖暴露过程中就将迅速风化剥落,给工程的稳固造成巨大的隐患。 险峻复杂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状况,产生了各种严重不良的地质现象。也许大自然仍嫌不够热闹,还把河岸冲刷、山体错落、岩溶、岩爆、有害气体等罗织在此,给设计和施工摆下了一个难以突破的"八卦阵"。 曾几何时,一些外国人得知中国人要在这里修建一条钢铁大动脉,嘲笑道:"中国人简直是疯了。"有的权威甚至预言:"即使建成了,狂暴的大自然也必使它变成一堆废铁。" 然而,中国铁道兵注定要在这里创造一部神话。当然,他们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在大相岭隧道、莲地隧 道、黑井遂道,在60米高的桥墩铺架中,每天都有险情发生,每天都有铁道兵战士献出年轻的生命…… 成昆铁路通车并且举世闻名,而它的沿线却留下2000多座沉默的坟茎。 《云南50年--中共云南省社会主义时期大事记》记载:"沟通川滇两省的成昆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铁路全长 l083.3公里,云南境内有339.1公里。桥梁和隧道总长达400多公里,占全长的40%。工程共耗资达30.7亿多元……1970年7月3日,在昆明市东风广场举行了'成昆铁路七一全线胜利通车庆祝大会',……同日,昆明南窑火车站在成昆铁路通车时全部投入使用。" 成昆铁路以其艰巨宏伟的工程,全新的设计施工和建筑艺术,创造了举世辉煌的业绩。有17项新技术、新工艺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 1985年,成昆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年5月,成昆线大型立体模型远渡重洋,应邀参加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以"世界在运动"为主题的"世界交通、通讯博览会"。展出期间,各国友人争睹"禁区"铁路的奇异风采,惊叹之声不绝于耳。 1992年5月,国际隧道学术会议在成都举行,成昆铁路被各国隧道交通专家、大师称为"地下铁道",堪称"世界一大壮举。" --------------------------------- 走在路上心里在想:防御也是一种威慑.没有当年的大三线,可能没有我们的今天. 这里是当年无形的激烈战场. 在我的生活中(包括许多成都人),有佷多记忆是当年的成昆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1 12:20: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