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911”遗址(9/11 Memorial and Museum),是每一个到纽约来的游客的必游之地。但是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游客能像中国人那样怀着更加复杂的心情来到这里。“911”是恐怖主义对人类的重大挑战,“911”改变了美国的发展方向,“911”震荡过后,出现了新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却是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大多数中国人都未曾料到的结局,我们永远不可能去感谢阿塔,只能说是中国人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经过不算漫长但却丰富的十三年,”911”遗址正大为改观,拔地而起的五座摩天大楼围绕着正在施工的“911”纪念馆,那里现在完全是个大工地。
在去波士顿(Boston)的路上突然查到了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肯尼迪图书博物馆”(John F. Kennedy Library and Museum),可惜由于已经闭馆,还可能是体量大小,因此照片看起来远比实物有味道。它保存了肯尼迪总统执政的一千天的历史记载。
路上还巧遇一个美国式的豪华的婚礼车队,感受到了美国人的富有。
昨晚我们住在波士顿郊区,晚上去中国餐馆吃波士顿有名的大龙虾。当我津津有味的吃着时,我的侄儿迈克却吃着他没盐没味的披萨。他居然认为龙虾没有披萨好吃。我越来越认同“饮食是习惯,没有好吃不好吃”这个理论了。
美国是个车轮上的国家,也必须是个车轮上的国家,没有汽车美国人根本无法生存,因此上世纪初T型车出现时价格最低卖到了不到三百美金。从住地到第一个点——肯尼迪故居(John F. Kennedy National Historic Site)20英里,由于资讯不畅,我们想当然的以为既然是肯尼迪家的老房子,那就必然在老市区,其实不然,经验主义害死人。它在布鲁克林镇(Brookline),离市区至少十几英里,这就引出了我们对美国城镇布局的了解,美国人一般散居,办个小事十英里是常事,而中国人是聚居,这与我们世代相传下来的管理体系和安全因素有关,与自给自足的经济也有很大的关系。
肯尼迪家的老屋当时价值六千五百美元,正值他做股票生意的父亲爆发的前夜,住了七年以后,他们搬到了一所更大的房子,就像是历史给他们规划好了一样,不久他们全家又搬到了纽约,直到他住进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白宫。这所房子在肯尼迪遇刺后的1966年,也就是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由他的母亲购回,并按原样原物重新装修布置,并捐给国家有关机构,以利它长期的维护与管理。这种形式我认为是最好的,你可以一时买下它,但是你能保证一世管理好它么?这是历史,是社会的财富,理应回馈到社会中去。